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2-chloroethyl)-2-nitroaniline | 52273-72-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2-chloroethyl)-2-nitroaniline
英文别名
——
4-(2-chloroethyl)-2-nitroaniline化学式
CAS
52273-72-0
化学式
C8H9ClN2O2
mdl
——
分子量
200.625
InChiKey
XMDCEZNYHJHEO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73.9±27.0 °C(Predicted)
  • 密度:
    1.357±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71.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2-chloroethyl)-2-nitroaniline 在 Ra-Ni potassium carbonate一水合肼 、 potas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乙醇1,2-二氯乙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3.0h, 生成 1-[2-(3,4-diaminophenyl)ethyl]-4-(4-fluorophenyl)piper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1-{2-[5-(1H-苯并咪唑-2-硫酮)]乙基}-4-芳基哌嗪的D2多巴胺受体芳基哌嗪结合位点的建模
    摘要:
    检查了几种 1- {2- [5- (1H - 苯并咪唑 - 2 - 硫酮)] 乙基} -4- 和 1- 苄基-芳基哌嗪与 D2 多巴胺受体 (DAR) 的对接。根据 Teeter 和 DuRand [1] 定义的 D2 DAR 的结合口袋使用 Insight II 软件进行扩展。发现 (i) 哌嗪环的质子化 N1 与 Asp86 的相互作用,(ii) 配体的苯并咪唑部分与 Ser141 以及 Ser122 之间的氢键形成,以及 (iii) 边缘 - 到- 配体的芳环或芳基哌嗪部分与受体的 Phe178、Tyr216 和 Trp182 的表面相互作用代表了主要的稳定力。此外,苯基哌嗪芳环2位的氢键受体基团可以与Trp182再形成一个氢键。不能容忍位置 4 中的大量替代物,由于与 Phe178 的不利空间相互作用。位置 2 和 3 中的取代基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母体化合物 1 相比,吸电子基团(F、Cl、CF3
    DOI:
    10.1002/ardp.2004009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Several Substituted Phenylpiperazines Behaving as Mixed D2/5HT1A Ligands
    作者:Sladjana Dukić、Sladjana Kostić-Rajačić、Deana Dragović、Vukic Šoškić、Jelena Joksimović
    DOI:10.1111/j.2042-7158.1997.tb06037.x
    日期:2011.4.12
    N-4 nitrogen to dopaminergic pharmacophores of the 2-(5-benzimidazole)ethyl-, 2-(5-benztriazole)ethyl-, 2-[5-(benzimidazole-2-thione)]ethyl- and 2-[6-(1,4-dihydroquinoxaline-2,3-dione)]ethyl-type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known structure-affinity requirements of 1-arylpiperazines. All the new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in-vitro binding affinity at the dopamine (D1 and D2) and 5-HT1A receptors. Synaptosomal
    为了产生新的混合的D2 / 5HT1A配体,已合成了22种不同的化合物。为此,通过N-4氮与2-(5-苯并咪唑)乙基-,2-(5-苯并三唑)乙基-,2- [5-(苯并咪唑-2-硫酮)的多巴胺能药效团连接的1-取代的苯基哌嗪根据1-芳基哌嗪的已知结构亲和性要求选择)]乙基和2- [6-(1,4-二氢喹喔啉-2,3-二酮)]乙基类型。评价所有新化合物对多巴胺(D1和D2)和5-HT1A受体的体外结合亲和力。由新鲜牛尾状核和海马体制备的突触体膜分别用作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的来源。[3H] SCH 23390(D1选择性),将[3H]哌隆(D2选择性)和8-OH- [3H] DPAT(5-HT1A选择性)用作放射性配体。这些化合物均未表达对D1多巴胺受体结合的亲和力。化合物3b和4b在8-OH- [3H] DPAT竞争剂中是无效的,而1b,2b和4b在[3H]哌啶结合测定中是无活性的。测试的其他
  • Modeling of the D2 Dopamine Receptor Arylpiperazine Binding Site for 1-{2-[5-(1H-benzimidazole-2-thione)]ethyl}-4-arylpiperazines
    作者:Vladimir Šukalović、Mario Zlatović、Deana Andrić、Goran Roglić、Sladjana Kostić-Rajacčić、Vukić Šoškić
    DOI:10.1002/ardp.200400901
    日期:2004.9
    Docking of several 12‐[5‐(1H‐benzimidazole‐2‐thione)]ethyl}‐4‐ and 1‐benzyl‐arylpiperazines to the D2 dopamine receptor (DAR) was examined. The binding pocket of the D2 DAR defined according to Teeter and DuRand [1] was extended using the Insight II software. It was found that (i) the interaction of the protonated N1 of the piperazine ring with Asp86, (ii) the hydrogen bond formation between the
    检查了几种 1- 2- [5- (1H - 苯并咪唑 - 2 - 硫酮)] 乙基} -4- 和 1- 苄基-芳基哌嗪与 D2 多巴胺受体 (DAR) 的对接。根据 Teeter 和 DuRand [1] 定义的 D2 DAR 的结合口袋使用 Insight II 软件进行扩展。发现 (i) 哌嗪环的质子化 N1 与 Asp86 的相互作用,(ii) 配体的苯并咪唑部分与 Ser141 以及 Ser122 之间的氢键形成,以及 (iii) 边缘 - 到- 配体的芳环或芳基哌嗪部分与受体的 Phe178、Tyr216 和 Trp182 的表面相互作用代表了主要的稳定力。此外,苯基哌嗪芳环2位的氢键受体基团可以与Trp182再形成一个氢键。不能容忍位置 4 中的大量替代物,由于与 Phe178 的不利空间相互作用。位置 2 和 3 中的取代基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母体化合物 1 相比,吸电子基团(F、Cl、CF3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