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9-methyl-10-methylacrydinium perchlorate | 75664-44-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9-methyl-10-methylacrydinium perchlorate
英文别名
9,10-dimethyl-acridinium; perchlorate;9,10-Dimethyl-acridinium; Perchlorat;9,10-Dimethylacridin-10-ium perchlorate;9,10-dimethylacridin-10-ium;perchlorate
9-methyl-10-methylacrydinium perchlorate化学式
CAS
75664-44-7
化学式
C15H14N*ClO4
mdl
——
分子量
307.733
InChiKey
TUZSMQZJIAEROI-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3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78.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SDS

SDS:11ab70e13d942fb005dedef180bb70f9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9-methyl-10-methylacrydinium perchlorate9H-xanthene-9-ylidene-acetaldehyde 生成 1-(10-methyl-acridin-9-yl)-3-xanthen-9-yl trimethinium ; perchl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Wizinger; Arni, Chemische Berichte, 1959, vol. 92, p. 2309,2314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9,10-Dimethylacridane高氯酸 、 Co(tetraphenylporphinato)ClO4 、 氧气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100%的产率得到9-methyl-10-methylacrydinium perchl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在高氯酸存在下,由单体钴卟啉和共面二钴卟啉催化的 9-烷基-10-甲基-9,10-二氢吖啶在二电子和四电子还原分子氧中的脱氢与氧化反应
    摘要:
    双氧 (O(2)) 对 10-甲基-9,10-二氢吖啶 (AcrH(2)) 的脱氢高效进行,伴随着 O(2) 的双电子和四电子还原产生 H(2) O(2) 和 H(2)O,分别在乙腈 (MeCN) 和苯甲腈 (PhCN) 中存在高氯酸 (HClO(4)) 的情况下,由单体钴卟啉和共面二钴卟啉有效催化。钴卟啉催化的 O(2) 的双电子还原也可以通过 9-烷基-10-甲基-9,10-二氢吖啶 (AcrHR; R = Me、Et 和 CH(2)COOEt) 有效地产生 9-烷基-10-甲基吖啶离子 (AcrR+) 和 H(2)O(2)。然而,在 R = Bu(t) 和 CMe(2)COOMe 的情况下,AcrHR 对 O(2) 的催化两电子和四电子还原导致 AcrHR 的烷基氧化而不是脱氢以产生 10-甲基吖啶离子 (AcrH+) 和烷基的氧化产物,即分别对应的氢过氧化物 (ROOH) 和醇 (
    DOI:
    10.1021/ja046422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ukuzumi, Shonichi; Tokuda, Yoshihiro; Kitano, Toshiaki,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3, vol. 115, # 20, p. 8960 - 8968
    作者:Fukuzumi, Shonichi、Tokuda, Yoshihiro、Kitano, Toshiaki、Okamoto, Toshihiko、Otera, Junzo
    DOI:——
    日期:——
  • Kokkinos, Konst.; Markopoulos, Chr.,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80, vol. 322, # 4, p. 543 - 553
    作者:Kokkinos, Konst.、Markopoulos, Chr.
    DOI:——
    日期:——
  • Boila-Goeckel, Andrei; Junek, Hans; Czerney, Peter, Advanced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1997, vol. 339, # 8, p. 742 - 745
    作者:Boila-Goeckel, Andrei、Junek, Hans、Czerney, Peter
    DOI:——
    日期:——
  • Koenig, Chemische Berichte, 1923, vol. 56, p. 1548
    作者:Koenig
    DOI:——
    日期:——
  • KOKKINOS K.; MARKOPOULOS C., J. PRAKT. CHEM., 1980, 322, NO 4, 543-553
    作者:KOKKINOS K.、 MARKOPOULOS C.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