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pyridyl-1,3-dithione | 336099-05-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pyridyl-1,3-dithione
英文别名
O-propan-2-yl (2-oxo-2-pyridin-4-ylethyl)sulfanylmethanethioate
4-pyridyl-1,3-dithione化学式
CAS
336099-05-9
化学式
C11H13NO2S2
mdl
——
分子量
255.362
InChiKey
XICPZYCUJSJLN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94.9±22.0 °C(Predicted)
  • 密度:
    1.240±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96.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pyridyl-1,3-dithionetetraphosphorus decasulfide 、 0-dichlorobenzene 、 硫酸亚磷酸三乙酯 作用下, 反应 8.0h, 生成 2,3-dimethylthio-6-pyridyl-tetrathiafulva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2,3-dimethylthio-6-pyridyl tetrathiafulvalene: a precursor for a new system involving a direct linkage between a strong donor (D) and a strong acceptor (A)
    摘要:
    DOI:
    10.1016/s0040-4039(00)02269-3
  • 作为产物:
    描述:
    4-乙酰吡啶氢溴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4-pyridyl-1,3-dith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类基于四硫富瓦烯的紫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液流电池体系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一类基于四硫富瓦烯的紫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液流电池体系中的应用,通过将拉电子基团紫精化合物与强给电子基团四硫富瓦烯结合,末端N原子离子化修饰,即引入亲水性基团以及其它烷基链取代基,改变分子整体电子云分布,得到“受体‑供体‑受体”型材料,大大降低材料的还原阈值,通过引入极性官能团季铵盐和羟基,提高溶解性和导电性,拓宽了紫精衍生物的共轭性,提高结构稳定性,拉高了其电极电位(0.70V和0.66Vs NHE),实现了全紫精衍生物作为阴极电解液在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实现了快速的分子内电子转移,使该紫精衍生物具有突出的动力学性能。
    公开号:
    CN113754645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类基于四硫富瓦烯的紫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液流电池体系中的应用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公开号:CN1137546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本发明一类基于四硫富瓦烯的紫精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液流电池体系中的应用,通过将拉电子基团紫精化合物与强给电子基团四硫富瓦烯结合,末端N原子离子化修饰,即引入亲水性基团以及其它烷基链取代基,改变分子整体电子云分布,得到“受体‑供体‑受体”型材料,大大降低材料的还原阈值,通过引入极性官能团季铵盐和羟基,提高溶解性和导电性,拓宽了紫精衍生物的共轭性,提高结构稳定性,拉高了其电极电位(0.70V和0.66Vs NHE),实现了全紫精衍生物作为阴极电解液在中性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实现了快速的分子内电子转移,使该紫精衍生物具有突出的动力学性能。
  • Synthesis of 2,3-dimethylthio-6-pyridyl tetrathiafulvalene: a precursor for a new system involving a direct linkage between a strong donor (D) and a strong acceptor (A)
    作者:Ofra Paz-Tal Levi、James Y Becker、Arkady Ellern、Vladimir Khodorkovsky
    DOI:10.1016/s0040-4039(00)02269-3
    日期:200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