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R,2R,3S,4S,6R)-2-(2-aminoethylamino)-4,6-diazido-3-[(2S,3R,4R,5R,6R)-3-azido-6-(azidomethyl)-4,5-dibenzoyloxyoxan-2-yl]oxycyclohexyl] benzoate | 1198363-5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R,2R,3S,4S,6R)-2-(2-aminoethylamino)-4,6-diazido-3-[(2S,3R,4R,5R,6R)-3-azido-6-(azidomethyl)-4,5-dibenzoyloxyoxan-2-yl]oxycyclohexyl] benzoate
英文别名
——
[(1R,2R,3S,4S,6R)-2-(2-aminoethylamino)-4,6-diazido-3-[(2S,3R,4R,5R,6R)-3-azido-6-(azidomethyl)-4,5-dibenzoyloxyoxan-2-yl]oxycyclohexyl] benzoate化学式
CAS
1198363-53-9
化学式
C35H36N14O8
mdl
——
分子量
780.76
InChiKey
ILTZGNMBRHMTEP-AKGJCCJ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
  • 重原子数:
    57
  • 可旋转键数:
    19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193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18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9H-吡啶并[3,4-b]吲哚-3-羧酸[(1R,2R,3S,4S,6R)-2-(2-aminoethylamino)-4,6-diazido-3-[(2S,3R,4R,5R,6R)-3-azido-6-(azidomethyl)-4,5-dibenzoyloxyoxan-2-yl]oxycyclohexyl] benzoate1-羟基苯并三唑 、 O-(1H-benzotriazol-1-yl)-N,N,N',N'-tetramethylur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65%的产率得到[(1R,2R,3S,4S,6R)-4,6-diazido-3-[(2S,3R,4R,5R,6R)-3-azido-6-(azidomethyl)-4,5-dibenzoyloxyoxan-2-yl]oxy-2-[2-(9H-pyrido[3,4-b]indole-3-carbonylamino)ethylamino]cyclohexyl] 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胺-咔啉共轭物的RNA结合及其抗菌活性的合成
    摘要:
    通过使用脂肪族二胺作为连接基,将神经胺和β-咔啉-3-羧酸偶联,可以高收率合成三种类型的神经胺-β-咔啉缀合物。通过表面等离振子共振(SPR)评估了这些缀合物与16S rRNA和18S rRNA的结合特性,表明某些缀合物比神经胺具有更强的结合亲和力。还评估了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某些合成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比神经胺更好。初步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目前的实验数据表明,合成的神经胺-咔啉共轭物可能具有作为新抗生素的潜力。
    DOI:
    10.1016/j.tet.2010.03.03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胺-咔啉共轭物的RNA结合及其抗菌活性的合成
    摘要:
    通过使用脂肪族二胺作为连接基,将神经胺和β-咔啉-3-羧酸偶联,可以高收率合成三种类型的神经胺-β-咔啉缀合物。通过表面等离振子共振(SPR)评估了这些缀合物与16S rRNA和18S rRNA的结合特性,表明某些缀合物比神经胺具有更强的结合亲和力。还评估了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某些合成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比神经胺更好。初步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目前的实验数据表明,合成的神经胺-咔啉共轭物可能具有作为新抗生素的潜力。
    DOI:
    10.1016/j.tet.2010.03.0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neamine–carboline conjugates for RNA binding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作者:Shan Wu、Yunsha Fu、Ribai Yan、Yanfen Wu、Xiaoping Lei、Xin-Shan Ye
    DOI:10.1016/j.tet.2010.03.034
    日期:2010.5
    and β-carboline-3-carboxylic acids using aliphatic diamine as a linker. The binding properties of these conjugates to 16S rRNA and 18S rRNA were evaluated by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showing that some conjugates had stronger binding affinities than neamine.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were also evalu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me synthetic compounds exhibited better antibacterial
    通过使用脂肪族二胺作为连接基,将神经胺和β-咔啉-3-羧酸偶联,可以高收率合成三种类型的神经胺-β-咔啉缀合物。通过表面等离振子共振(SPR)评估了这些缀合物与16S rRNA和18S rRNA的结合特性,表明某些缀合物比神经胺具有更强的结合亲和力。还评估了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某些合成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比神经胺更好。初步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目前的实验数据表明,合成的神经胺-咔啉共轭物可能具有作为新抗生素的潜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