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概述了伯克利酸(1)的两个对映异构体的生产性全合成,其中考虑了我们小组先前提出的这种生物活性真菌代谢物的结构修改。成功的途径依赖于完全优化的三重脱保护/ 1,4加成/螺缩醛化级联反应序列,该序列以极高的收率将目标四环核心32作为单一异构体提供。所需的环化前体31通过醛醇缩合由多取代的苯甲醛衍生物20和甲基酮25组装而成,其中乙酰基残基20从被动的保护团体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进入片段25时利用了酯烯醇Claisen重排的Collum–Godenschwager变体,就非对映选择性而言,它明显超过了经典的Ireland–Claisen方法。尽管可以在不对保护基进行任何其他操作的情况下,将32精制为目标分子,但由于酚的转化而导致的短暂绕道将OH引入相应的TBS-醚中是有益的。它降低了化合物对氧化的敏感性,因此提高了最终阶段的效率和可靠性。侧链的苯甲酸酯和脂族羧酸酯末端的直链酯基团可确保在该路线的最后一步中有效释放游离的铍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