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ert-butyl 3-(2-(methylthio)phenyl)prop-2-enoate | 1377975-67-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ert-butyl 3-(2-(methylthio)phenyl)prop-2-enoate
英文别名
——
tert-butyl 3-(2-(methylthio)phenyl)prop-2-enoate化学式
CAS
1377975-67-1
化学式
C14H18O2S
mdl
——
分子量
250.362
InChiKey
WAOGUYUUFDAJLR-MDZDMXL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6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所有鏻叶立德类型的统一锂无盐 Wittig 反应机制的明确实验证据:与 β-杂原子取代的醛的反应始终具有选择性 forcis-Oxaphosphetane 衍生产品
    摘要:
    无锂盐维蒂希反应的真实过程长期以来一直是有机化学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此,我们报告了所有三种主要鏻叶立德类(非稳定化、半稳定化和稳定化)的 Wittig 反应所共有的实验效果:对顺式氧杂膦烷及其衍生产物(Z -烯烃和赤型-β-羟基鏻盐)在涉及在 β 位带有杂原子取代基的醛的反应中。该效应对苯甲醛和脂肪族醛都起作用,并且显示在醛上没有杂原子取代基的情况下不起作用。所有叶立德类型反应共有效应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所有 Li 无盐 Wittig 反应的共同机制。此外,结果表明,由 Vedejs 和同事提出的 [2+2] 环加成机制最容易解释,并由 Aggarwal、Harvey 和同事补充,从而为支持该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确证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在半稳定叶立德的情况下,邻位取代基的协同作用得到证实,并被环加成机制所适应。该效应也显示在三苯基膦衍生的叶立德的反应中起作用,并且先前已在水性条件下的反应中观
    DOI:
    10.1021/ja300943z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