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8-(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phenyloctan-1-one | 1146096-77-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8-(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phenyloctan-1-one
英文别名
——
8-(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phenyloctan-1-one化学式
CAS
1146096-77-6
化学式
C20H34O2Si
mdl
——
分子量
334.574
InChiKey
NCXPSECGTMFRF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99.2±25.0 °C(predicted)
  • 密度:
    0.926±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23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10.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5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烷氧基自由基引发的自由基中继环化反应构建碳杂环和杂环
    摘要:
    利用烷氧基自由基引发的自由基中继环化,已经开发出一种快速构建碳环和杂环的有效方法。线性底物被环化以优异的收率形成各种环戊烷,吡咯烷,四氢吡喃和四氢呋喃衍生物。该方法被用作合成(-)-两性内酯K中四氢呋喃片段的关键步骤。
    DOI:
    10.1021/ol900481e
  • 作为产物:
    描述:
    8-(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phenyloctan-1-ol草酰氯二甲基亚砜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42h, 以97%的产率得到8-(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phenylocta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烷氧基自由基引发的自由基中继环化反应构建碳杂环和杂环
    摘要:
    利用烷氧基自由基引发的自由基中继环化,已经开发出一种快速构建碳环和杂环的有效方法。线性底物被环化以优异的收率形成各种环戊烷,吡咯烷,四氢吡喃和四氢呋喃衍生物。该方法被用作合成(-)-两性内酯K中四氢呋喃片段的关键步骤。
    DOI:
    10.1021/ol900481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hodium-Catalyzed Regioselective and Chemoselective Deoxygenative Reduction of 1,3-Diketones
    作者:Bing Zhang、Xueying Guo、Lei Tao、Ruolin Li、Zhenyang Lin、Wanxiang Zhao
    DOI:10.1021/acscatal.2c00520
    日期:2022.4.15
    aliphatic carbonyl reduction over aromatic carbonyl reduction. Moreover, the reaction showed goo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and broad substrate scope as well as great potential in the late-stage modification and synthesis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pharmaceutical skeletons. Preliminary mechanistic studies and DFT calculations revealed that this reaction involved the deoxygenation of 1,3-diketone to α, β-unsaturated
    羰基化合物的脱氧还原已得到充分证实。然而,开发的大多数协议通常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或高反应性/毒性试剂,尽管 1,3-二酮对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很重要,但很少探索其脱氧还原。我们在这里描述了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催化的区域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脱氧还原 1,3-二酮。与芳香族羰基还原相比,该方法对脂肪族羰基还原表现出异常高的区域选择性。此外,该反应还表现出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和广泛的底物范围,在天然产物和药物骨架的后期修饰和合成中具有巨大潜力。初步机理研究和 DFT 计算表明,该反应涉及 1,3-二酮脱氧为 α, β-不饱和酮及其随后的 1,4-还原。与芳族 C=O 插入相比,脂肪族 C=O 插入 [Rh]-Bpin 的能垒明显较低,这是该还原过程中高区域选择性的原因。
  • Hypoiodite‐Catalyzed Oxidative α‐C−N Coupling of Ketones with Imides and Azoles
    作者:Mayuko Tsukahara、Muhammet Uyanik、Kazuaki Ishihara
    DOI:10.1002/adsc.202300716
    日期:2023.8.15
    Herein, we report a direct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α-imidoketones and α-azolylketones via hypoiodite-catalyzed oxidative α-C−N coupling of ketones with the corresponding imides and azoles, respectively. The use of inorganic base additives such as cesium carbonate in the presence of 18-crown-6 as a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was crucial to induce high reactivity. Control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在此,我们报道了一种通过次碘酸盐催化酮与相应酰亚​​胺和唑的氧化 α-C−N 偶联直接合成 α-亚胺酮和 α-唑基酮的方法。在 18-crown-6 存在下使用碳酸无机碱添加剂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对于诱导高反应性至关重要。对照实验表明,碱性添加剂不仅可能促进高周转次碘酸盐催化,而且还参与偶联配偶体的活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