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Van-Pen-G | 113-9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Van-Pen-G
英文别名
potassium;3,3-dimethyl-7-oxo-6-[(2-phenylacetyl)amino]-4-thia-1-azabicyclo[3.2.0]heptane-2-carboxylic acid
Van-Pen-G化学式
CAS
113-98-4
化学式
C16H18KN2O4S+
mdl
——
分子量
373.5
InChiKey
IYNDLOXRXUOGI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14-217 C
  • 比旋光度:
    D22 +285° (c = 0.748 in water)
  • 溶解度:
    H2O:100 mg/mL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4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112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n,C,F
  • 安全说明:
    S16,S26,S36/37,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34,R42/43,R11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29411099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SDS

SDS:fc40e50408a600ea27feebe5590f45cc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概述

青霉素钾又名汴青霉素、汴青霉素G盐,是一种白色晶体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气味,具有吸湿性。易溶于、生理盐葡萄糖溶液中。其溶液在室温下放置容易失效,并且遇酸、碱、氧化剂等物质会迅速失去活性。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及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肠球菌则有中等度的抑制效果。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青霉素敏感。此外,本品也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较差。青霉素能有效抑制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细菌,但对脆弱拟杆菌的效果不佳。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作用与用途

青霉素G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抑制肽聚糖链交联来阻断细胞壁的合成。其抗菌谱涵盖革兰氏阳性和部分革兰氏阴性细菌。

Benzylpenicillin potassium(青霉素钾)是青霉素G的盐形式,是一种广谱抗生素。

作用方式

青霉素G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结合,抑制肽聚糖链交联来阻断细胞壁合成。

生物活性

Benzylpenicillin potassium(青霉素钾)是青霉素G的盐形式,属于广谱青霉素抗生素。

用途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生素。

生产方法

屈米通与顺丁烯二酸成盐而得。

分类

有毒物品

毒性分级

低毒

急性毒性
  • 口服-大鼠 LD50:6700 毫克/公斤
  • 口服-小鼠 LD50:6257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可燃;燃烧产生有毒氮氧化物和氧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通风、低温干燥。

灭火剂

干粉、泡沫、沙土、二氧化碳及雾状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