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5-hydroxybenzaldehyde | 441351-33-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5-hydroxybenzaldehyde
英文别名
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5-hydroxybenzaldehyde
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5-hydroxybenzaldehyde化学式
CAS
441351-33-3
化学式
C13H20O3Si
mdl
——
分子量
252.386
InChiKey
RAKWQZBLEYPQH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9.6-80 °C
  • 沸点:
    315.1±32.0 °C(Predicted)
  • 密度:
    1.04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9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46.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5-hydroxybenzaldehydepotassium phosphate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R,R)-iPr-BI-DIME 、 palladium diacetate 、 三乙胺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8.0h, 生成 C26H22O5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不对称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有效合成 Korupensamines A、B 和 Michellamine B
    摘要:
    高效的不对称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首次用于手性联芳基天然产物 korupensamine A 和 B 的全合成,并结合有效的非对映选择性氢化,最终实现了米歇尔胺 B 的简洁立体选择性合成。 手性单磷配体 L1-3通过不对称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以优异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高达 99% ee)合成一系列官能化手性联芳基化合物是有效的。高度极化的 BOP 基团与芳基硼酸偶联物的扩展 π 系统之间存在极性-π 相互作用被认为对于高对映选择性很重要。
    DOI:
    10.1021/ja409669r
  • 作为产物:
    描述:
    3,5-二羟基苯甲醛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59%的产率得到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5-hydroxybenz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不对称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有效合成 Korupensamines A、B 和 Michellamine B
    摘要:
    高效的不对称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首次用于手性联芳基天然产物 korupensamine A 和 B 的全合成,并结合有效的非对映选择性氢化,最终实现了米歇尔胺 B 的简洁立体选择性合成。 手性单磷配体 L1-3通过不对称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以优异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高达 99% ee)合成一系列官能化手性联芳基化合物是有效的。高度极化的 BOP 基团与芳基硼酸偶联物的扩展 π 系统之间存在极性-π 相互作用被认为对于高对映选择性很重要。
    DOI:
    10.1021/ja409669r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tineoplastic Agents. 465.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Resveratrol:  Sodium Resverastatin Phosphate
    作者:George R. Pettit、Matthew P. Grealish、M. Katherine Jung、Ernest Hamel、Robin K. Pettit、J.-Charles Chapuis、Jean M. Schmidt
    DOI:10.1021/jm010119y
    日期:2002.6.1
    As an extension of structure/activity investigations of resveratrol (1), phenstatin (2c), and the cancer antiangiogenesis drug sodium combretastatin A-4 phosphate (2b), syntheses of certain related stilbenes (14) and benzophenones (16) were undertaken. The trimethyl ether derivative of (Z)-resveratrol (4a)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activity (GI(50) = 0.01-0.001 mug/mL) against a minipanel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A monodemethylated derivative (14c) was converted to prodrug 14n (sodium resverastatin phosphate) for further biological evaluation. The antitubulin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selected compounds were also evaluat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