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Bu4)[Pt(7,8-benzoquinolinate)(CC-C5H4N-2)2] | 574751-68-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Bu4)[Pt(7,8-benzoquinolinate)(CC-C5H4N-2)2]
英文别名
(NBu4)[Pt(benzo[h]quinolinate)(CCC5H4N-2)2];(NBu4)[Pt(bzq)(CCC5H4N-2)2]
(NBu4)[Pt(7,8-benzoquinolinate)(CC-C5H4N-2)2]化学式
CAS
574751-68-1
化学式
C16H36N*C27H16N3Pt
mdl
——
分子量
819.993
InChiKey
LIOOJNWFRRGKE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hallium(I) nitrate(NBu4)[Pt(7,8-benzoquinolinate)(CC-C5H4N-2)2]丙酮 为溶剂, 以80%的产率得到[PtTl(7,8-benzoquinolinate)(CC-C5H4N-2)2]2
    参考文献:
    名称:
    包含Pt(II)-Tl(I)键的扩展结构。这些相互作用对环金属化Pt(II)化合物的发光的影响。
    摘要:
    适当前体的中和反应(NBu(4))[Pt(bzq)(C [三键,长度为m-dash] CR)(2)]和(NBu(4))[Pt(插入标记N)(CN )(2)](插入标记N = bzq,ppy)与Tl(I)盐一起提供[{PtTl(bzq)(C [三键,长度为m-dash] CR)(2)}(2)] [R = Ph(),C(5)H(4)N-2()]和[PtTl(插入标记N)(CN)(2)] [插入标记N = bzq(),ppy()]。配合物的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存在Pt(II)-Tl(I)键。在.CH(2)Cl(2)中,铂-单元与四核Pt(2)Tl(2)实体相关联,该实体通过短Tlpi(2-py)和pipi(bzq)触点生成3-D网络,并且额外的弱Cl(2)HC-Hpi(碳三键,长度为m-C)非经典相互作用。通过连接有机金属“ PtTl(Cinsertion markN)(CN)(2)”单元,可显示扩展的2-D网络,通过二级TlN
    DOI:
    10.1039/b819323a
  • 作为产物:
    描述:
    四丁基溴化铵(2-pyridyl)CCLi 、 [Pt(benzo[h]quinolinate)(μ-Cl)]2 以 乙醚 为溶剂, 以62%的产率得到(NBu4)[Pt(7,8-benzoquinolinate)(CC-C5H4N-2)2]
    参考文献:
    名称:
    阴离子环金属化双(炔基)(苯并[ h ]喹啉酸酯)铂盐(II)物种的合成,结构表征和光物理
    摘要:
    [Pt(bzq)(μ-Cl)] 2 (bzqH =苯并[ h ]喹啉)中过量的LiC CR乙醚导致产生新的(7,8-苯并喹啉酸酯)双(炔基)铂(II)单阴离子物质[Pt(bzq)(C CR)2 ] - (R = t Bu 1,SiMe 3 2,Ph 3,Tol 4,C 6 H 4 CF 3 -4 5,C 5 H 4 N-2 6,C 6 H 4 -C CPh 7),它们已经以四丁基铵盐的形式分离出来。3和6的分子X射线结构揭示存在离散的阴离子,其键长和键角与相关的环金属化的Pt化合物相似,并且没有π–π或Pt–Pt堆积相互作用的证据。R取代基对配合物光物理的影响已经通过紫外线可见 吸收,发射 光谱学和循环伏安法。配合物1-6在固态(无结构发射)和冷冻溶液(分辨良好的振动子结构)中均显示出类似的强发光,而室温下溶液中的发射发生红移(相对于玻璃)且微弱。对于这些络合物,基于重现阴离子3 [Pt(bzq)(C
    DOI:
    10.1039/b210907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