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异丙基苯丁酮 | 78575-06-1

中文名称
4'-异丙基苯丁酮
中文别名
1-(4-异丙苯基)丁-1-酮
英文名称
1-(4-isopropyl-phenyl)-butan-1-one
英文别名
1-(4-Isopropyl-phenyl)-butan-1-on;1-(4-Isopropylphenyl)butan-1-one;1-(4-propan-2-ylphenyl)butan-1-one
4'-异丙基苯丁酮化学式
CAS
78575-06-1
化学式
C13H18O
mdl
MFCD01095839
分子量
190.285
InChiKey
WDWDBWNIZNPCQ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SDS

SDS:b8d032fec2937f2d5bb8e3341f51971f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van der Zanden; ter Borg, 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ues des Pays-Bas, 1956, vol. 75, p. 1115,1119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p-iso-Propylbenzoylaceton 在 chloro(1,5-cyclooctadiene)rhodium(I) dimer 、 氧化汞红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联硼酸频那醇酯频那醇硼烷 作用下, 反应 8.0h, 以80%的产率得到4'-异丙基苯丁酮
    参考文献:
    名称:
    铑催化的区域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脱氧还原 1,3-二酮
    摘要:
    羰基化合物的脱氧还原已得到充分证实。然而,开发的大多数协议通常需要苛刻的反应条件或高反应性/毒性试剂,尽管 1,3-二酮对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很重要,但很少探索其脱氧还原。我们在这里描述了在温和反应条件下铑催化的区域选择性和化学选择性脱氧还原 1,3-二酮。与芳香族羰基还原相比,该方法对脂肪族羰基还原表现出异常高的区域选择性。此外,该反应还表现出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和广泛的底物范围,在天然产物和药物骨架的后期修饰和合成中具有巨大潜力。初步机理研究和 DFT 计算表明,该反应涉及 1,3-二酮脱氧为 α, β-不饱和酮及其随后的 1,4-还原。与芳族 C=O 插入相比,脂肪族 C=O 插入 [Rh]-Bpin 的能垒明显较低,这是该还原过程中高区域选择性的原因。
    DOI:
    10.1021/acscatal.2c0052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acile Preparation of 5-Alkyl-1-aryltetrazoles with Arenes, Acyl Chlorides, Hydroxylamine, and Diphenylphosphoryl Azide
    作者:Hideo Togo、Kaho Shibasaki
    DOI:10.3987/com-20-14321
    日期:——
  • The Pfitzinger Reaction in the Synthesis of Quinoline Derivatives
    作者:Ng. Ph. Buu-Hoi、R. Royer、Ng. D. Xuong、P. Jacquignon
    DOI:10.1021/jo50015a019
    日期:1953.9
  • de Roocker,A.; de Radzitzky,P., Bulletin des Societes Chimiques Belges, 1963, vol. 72, p. 202 - 207
    作者:de Roocker,A.、de Radzitzky,P.
    DOI:——
    日期:——
  • Beger, J.; Thielemann, C.,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81, vol. 323, # 1, p. 137 - 148
    作者:Beger, J.、Thielemann, C.
    DOI:——
    日期:——
  • BEGER J.; THIELEMANN C., J. PRAKT. CHEM., 1981, 323, NO 1, 137-148
    作者:BEGER J.、 THIELEMANN C.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