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bromomethyl-2,2,5-trimethyl-[1,3]dioxane | 872295-3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bromomethyl-2,2,5-trimethyl-[1,3]dioxane
英文别名
5-Brommethyl-2,2,5-trimethyl-[1,3]dioxan;5-(Bromomethyl)-2,2,5-trimethyl-1,3-dioxane
5-bromomethyl-2,2,5-trimethyl-[1,3]dioxane化学式
CAS
872295-36-8
化学式
C8H15BrO2
mdl
——
分子量
223.11
InChiKey
KJCCPVAIVLYGQ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73-74 °C(Press: 2 Torr)
  • 密度:
    1.24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bromomethyl-2,2,5-trimethyl-[1,3]dioxane吡啶 、 sodium hydride 、 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1.0h, 生成 5-[2-[2-[2-(2-Methoxyethoxy)ethoxy]ethoxy]ethoxymethyl]-5-methyl-1,3-diox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构建可生物降解的多刺激响应传递系统的新型聚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
    在这里,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三刺激敏感型接枝共聚物组件,该组件可响应温度,还原剂和光线的变化。接枝共聚物由热响应性四乙二醇基聚碳酸亚丙酯(P(MTC-4EG))作为主链和感光聚(甲基丙烯酸2-硝基苄基酯)(PNBM)作为侧链,中间通过二硫键连接。在水溶液中,聚合物可以通过热敏壳(P(MTC-4EG)),光敏芯(PNBM)和二硫键自组装成胶束。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揭示了响应刺激的组件。尼罗红(NR)载体的药物释放行为也受到温度,还原剂和光照的刺激。©2016 Wiley Periodicals,Inc. J. Polym。科学 A部分:Polym。化学2016,54,3583-3592
    DOI:
    10.1002/pola.28243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甲基)-2-甲基丙烷-1,3-二醇2,2-二甲氧基丙烷丙酮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94%的产率得到5-bromomethyl-2,2,5-trimethyl-[1,3]dioxa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构建可生物降解的多刺激响应传递系统的新型聚碳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摘要:
    在这里,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三刺激敏感型接枝共聚物组件,该组件可响应温度,还原剂和光线的变化。接枝共聚物由热响应性四乙二醇基聚碳酸亚丙酯(P(MTC-4EG))作为主链和感光聚(甲基丙烯酸2-硝基苄基酯)(PNBM)作为侧链,中间通过二硫键连接。在水溶液中,聚合物可以通过热敏壳(P(MTC-4EG)),光敏芯(PNBM)和二硫键自组装成胶束。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揭示了响应刺激的组件。尼罗红(NR)载体的药物释放行为也受到温度,还原剂和光照的刺激。©2016 Wiley Periodicals,Inc. J. Polym。科学 A部分:Polym。化学2016,54,3583-3592
    DOI:
    10.1002/pola.2824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tispasmodics. XIII. Basic 1,3-Dioxanes
    作者:F. F. Blicke、E. L. Schumann
    DOI:10.1021/ja01634a006
    日期:1954.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