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9-bis(pyrazol-1-yl)-1,10-phenanthroline | 1383841-9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9-bis(pyrazol-1-yl)-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2,9-di(1H-pyrazol-1-yl)-1,10-phenanthroline
2,9-bis(pyrazol-1-yl)-1,10-phenanthroline化学式
CAS
1383841-92-6
化学式
C18H12N6
mdl
——
分子量
312.333
InChiKey
WGAVIKQJFVEOE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5
  • 重原子数:
    24.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1.4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iron(II) tetrafluoroborate hexahydrate 、 2,9-bis(pyrazol-1-yl)-1,10-phenanthroline甲醇乙腈 为溶剂, 以67%的产率得到[FeII(dpphen)2](BF4)2*1.3H2O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伪D 2 d对称性的八配位Fe(II)配合物的场致慢磁弛豫:磁性,HF-EPR和理论研究
    摘要:
    八配位的Fe(II)配合物[Fe II(dpphen)2 ](BF 4)2 ·1.3H 2 O(1 ; dpphen = 2,9-双(吡唑-1-基)-1,10-菲咯啉)已经合成了具有伪D 2 d对称金属中心的化合物。磁,高频/ -field电子顺磁共振(HF-EPR),和理论研究表明,1的特征在于,单轴磁各向异性以负轴向零场分裂(ZFS)(d ≈-6.0厘米-1)和一个非常小的菱形ZFS(Ë ≈0.04厘米-1)。在施加的直流磁场下,复杂图1在低温下表现出缓慢的磁弛豫。使用结合Orbach和隧穿项的Arrhenius模式拟合弛豫时间可以很好地拟合所有数据,并产生接近于基态和第一个激发态之间的能隙的有效能垒(17.0 cm –1)。从理论计算中已经清楚地了解了1的强单轴磁各向异性的起源。我们的研究表明,具有D 2 d对称金属中心的高配位化合物是单核单分子磁体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DOI:
    10.1021/acs.inorgchem.7b00765
  • 作为产物:
    描述:
    吡唑2,9-二氯-1,10-菲罗啉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89%的产率得到2,9-bis(pyrazol-1-yl)-1,10-phenanthr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伪D 2 d对称性的八配位Fe(II)配合物的场致慢磁弛豫:磁性,HF-EPR和理论研究
    摘要:
    八配位的Fe(II)配合物[Fe II(dpphen)2 ](BF 4)2 ·1.3H 2 O(1 ; dpphen = 2,9-双(吡唑-1-基)-1,10-菲咯啉)已经合成了具有伪D 2 d对称金属中心的化合物。磁,高频/ -field电子顺磁共振(HF-EPR),和理论研究表明,1的特征在于,单轴磁各向异性以负轴向零场分裂(ZFS)(d ≈-6.0厘米-1)和一个非常小的菱形ZFS(Ë ≈0.04厘米-1)。在施加的直流磁场下,复杂图1在低温下表现出缓慢的磁弛豫。使用结合Orbach和隧穿项的Arrhenius模式拟合弛豫时间可以很好地拟合所有数据,并产生接近于基态和第一个激发态之间的能隙的有效能垒(17.0 cm –1)。从理论计算中已经清楚地了解了1的强单轴磁各向异性的起源。我们的研究表明,具有D 2 d对称金属中心的高配位化合物是单核单分子磁体的有希望的候选者。
    DOI:
    10.1021/acs.inorgchem.7b0076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and magnetic coupling mechanism between adjacent mononuclear Ni<sup>II</sup> complexes
    作者:Yan-hui Chi、Wei Wei、Jing-min Shi、Yi-quan Zhang、Shu-lian Liu
    DOI:10.1080/00958972.2012.694074
    日期:2012.7.10
    to the variable-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ata gave the magnetic coupling constant J = −1.37 cm−1 ( ).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reveal that the π-stacking magnetic coupling pathway resulted in an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 with 2 J = −0.22 cm−1 ( ), whereas the magnetic coupling pathway of th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led to a 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 with 2 J = 0.10 cm−1 ( ). The calculations
    制备了一种新的单核配合物 [Ni(dpphen)(NCS)2] [dpphen = 2,9-di(1H-pyrazol-1-yl)-1,10-phenanthroline],其晶体结构由下式确定X 射线晶体学。在 NiII 复合物中,NiIII 是一个扭曲的八面体几何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相邻配合物之间存在π-堆积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变温磁化率数据的拟合得到磁耦合常数 J = -1.37 cm-1 ( )。理论计算表明,π-堆叠磁耦合路径导致了与 2 J = -0.22 cm-1 ( ) 的反磁相互作用,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磁耦合路径导致了与 2 J = 0.10 cm-1 的磁相互作用(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