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7-二氯-2-甲基喹唑啉 | 38154-43-7

中文名称
4,7-二氯-2-甲基喹唑啉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7-dichloro-2-methyl-3,4-dihydroquinazoline
英文别名
2-Methyl-4,7-dichloroquinazoline;4,7-dichloro-2-methyl-quinazoline;2-Methyl-4,7-dichlor-chinazolin;4,7-Dichlor-2-methylchinazolin;4,7-Dichloro-2-methylquinazoline
4,7-二氯-2-甲基喹唑啉化学式
CAS
38154-43-7
化学式
C9H6Cl2N2
mdl
——
分子量
213.066
InChiKey
QPCQIVDMWQRGA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48℃
  • 密度:
    1.418
  • 闪点:
    128℃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990090

SDS

SDS:4396ed2ea019dfff3788e29c0f81fc7e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不对称催化的新型轴向手性配体的合成和解析后改性
    摘要:
    描述了 Quinazolinap 系列配体的四个新成员的合成。其中三个配体是通过对已知配体 (R)-7-chloro-2-isopropyl-Quinazolinap 进行后解析修饰制备的,这是一种新方法,为一系列对映体纯配体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因为它排除了解析的需要制备的每种配体。剩下的配体,7-氯-2-甲基-喹唑啉,是在七步合成序列中制备的,其中钯和镍催化的转化是关键步骤。该配体的非对映异构纯钯环通过 X 射线晶体学表征。(R)-7-Chloro-2-isopropyl-Quinazolinap 用于乙烯基芳烃的铑催化硼氢化反应,区域选择性高达 > 99:1,ee 值高达 68%。将制备的每种喹唑啉配体应用于钯催化的乙酸 1,3-二苯基丙-2-烯酯烯丙基烷基化反应,转化率高达 100%,ee 值高达 85%。对其中一种配体的钯配合物的溶液相 NMR 研究为不对称感应提供了基本原理。
    DOI:
    10.1002/ejoc.201000794
  • 作为产物:
    描述:
    2,4-二氯苯甲酸ammonium hydroxide2,3-二甲基苯胺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129.0 ℃ 、1.22 MPa 条件下, 反应 25.0h, 生成 4,7-二氯-2-甲基喹唑啉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antileishmaniasis activity of 2-[2′-chlorostyryl]-4-[δ-diethyl-amino-α-methylbutylamino]-7-chloroquinazoline diphosphate
    摘要:
    DOI:
    10.1007/bf0076488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ardiotonic activity of 6,7-dimethoxyquinazoline derivatives
    作者:V. P. Morgalyuk、V. A. Azimov、V. A. Bondarenko、A. V. Denisov、S. D. Yuzhakov、M. D. Mashkovskii、L. N. Yakhontov
    DOI:10.1007/bf00766359
    日期:1991.1
  • Eisa; El-Ashmawy; Tayel, Bollettino Chimico Farmaceutico, 1996, vol. 135, # 10, p. 585 - 590
    作者:Eisa、El-Ashmawy、Tayel、Abo El-Magd、El-Kashef
    DOI:——
    日期:——
  • MORGALYUK, V. P.;AZIMOV, V. A.;BONDARENKO, V. A.;DENISOV, A. V.;YUZHAKOV,+, XIM.-FARMATS. ZH., 25,(1991) N, S. 28-32
    作者:MORGALYUK, V. P.、AZIMOV, V. A.、BONDARENKO, V. A.、DENISOV, A. V.、YUZHAKOV,+
    DOI:——
    日期:——
  • YAXONTOV L. N.; ZHIXAREVA G. P.; PRONINA E. V.; PERSHIN G. N.; LIBERMAN S+, XIM.-FARMATSEVT. ZH. <KNFZ-AN>, 1975, 9, HO 11, 12-18
    作者:YAXONTOV L. N.、 ZHIXAREVA G. P.、 PRONINA E. V.、 PERSHIN G. N.、 LIBERMAN S+
    DOI:——
    日期:——
  • YAXONTOV L. N.; ZHIXAREVA G. P.; MASTAFANOVA L. I.; EVSTRATOVA M. I.; PER+, XIM.-FARMATS. ZH., 21,(1987) N 1, 38-49
    作者:YAXONTOV L. N.、 ZHIXAREVA G. P.、 MASTAFANOVA L. I.、 EVSTRATOVA M. I.、 PE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