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Benzoyl-7-methyl-indolizine-1-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 40624-4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Benzoyl-7-methyl-indolizine-1-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methyl 3-benzoyl-7-methylindolizine-1-carboxylate
3-Benzoyl-7-methyl-indolizine-1-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40624-44-0
化学式
C18H15NO3
mdl
——
分子量
293.322
InChiKey
OVZQJGNCTRMCF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28-131 °C
  • 密度:
    1.18±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7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47.7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4-甲基吡啶丙烯酸甲酯(MA)苯乙酮copper(l) iodid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57%的产率得到3-Benzoyl-7-methyl-indolizine-1-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碘介导的吡啶,芳基甲基酮和丙烯酸酯衍生物一锅法合成C-3酰化吲哚嗪
    摘要:
    由吡啶,芳基甲基酮和缺乏电子的丙烯酸酯进行的I 2 / CuI促进的多组分反应已通过“一锅法”完成,可直接有效地获得C-3酰化的吲哚嗪。假设N-基团的关键中间体是在碘存在下由吡啶和(杂)芳基甲基酮原位生成的。该方法已应用于合成具有抗惊厥和抗炎活性的两个分子。
    DOI:
    10.1016/j.tet.2019.05.05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C-3芳甲酰基吲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医科大学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公开号:CN11015677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3芳甲酰基吲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属添加剂、单质吡啶类衍生物、芳乙酮、缺电子烯烃以及碱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加热至80~100℃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纯化处理得到所述的C‑3芳甲酰基吲嗪类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用于C‑3芳甲酰基吲嗪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易于操作,纯化处理简便,底物可设计性强,实用性较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合成方法避免了部分有毒试剂的使用,降低了实现此化合物合成路线的局限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