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dibenzoyldadamantane | 167902-3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dibenzoyldadamantane
英文别名
——
1,3-dibenzoyldadamantane化学式
CAS
167902-36-5
化学式
C24H24O2
mdl
——
分子量
344.453
InChiKey
ITBQIWJTLCYFE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4
  • 重原子数:
    26.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2
  • 拓扑面积:
    34.1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dibenzoyldadamantane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96.0h, 以76.4%的产率得到1,3-二苯甲酰基金刚烷二腙
    参考文献:
    名称:
    多环系统中的卡宾:潜在的金刚烷-1,3-二碳烯的产生和命运
    摘要:
    电位形成和金刚烷-1,3- dicarbenes的反应1 - 3在不同条件下,并从不同的前体,如金刚烷-1,3-二甲醛ditosylhydrazone(钠盐产生图4a),1,3- diacetyladamantane ditosylhydrazone的钠盐(5a)报道了1,3-二苯甲酰金刚烷二甲苯磺酰((6a)和1,3-双(重氮苄基)金刚烷(7)的钠盐。通过4a分子内插入相邻C中,从4a热生成的碳素物种最终生成了bishomoadamantane(15),作为最终产物。C键和推定的抗Bredt烯烃物质的形成,然后是氢的夺取。在氢供体n -Bu 3 SnH存在下,相同钠盐4a的热解得到1,3-二甲基金刚烷(17)。钠盐5a的热分解得到1,3-二乙烯基金刚烷(14)。然而,钠盐6a和重氮前体7的热分解得到苄腈作为唯一鉴定的产物。相反,光解7提供了二聚嗪21。最后,新的甲苯磺酰腙衍生物的合成途径4,5,6周它们相应的钠盐,以及双-
    DOI:
    10.1002/poc.1319
  • 作为产物:
    描述:
    溴苯1,3-金刚烷二甲酰氯magnesium 、 cadmium(II)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乙醚 、 kerosene 、 为溶剂, 以81.9%的产率得到1,3-dibenzoyldadaman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多环系统中的卡宾:潜在的金刚烷-1,3-二碳烯的产生和命运
    摘要:
    电位形成和金刚烷-1,3- dicarbenes的反应1 - 3在不同条件下,并从不同的前体,如金刚烷-1,3-二甲醛ditosylhydrazone(钠盐产生图4a),1,3- diacetyladamantane ditosylhydrazone的钠盐(5a)报道了1,3-二苯甲酰金刚烷二甲苯磺酰((6a)和1,3-双(重氮苄基)金刚烷(7)的钠盐。通过4a分子内插入相邻C中,从4a热生成的碳素物种最终生成了bishomoadamantane(15),作为最终产物。C键和推定的抗Bredt烯烃物质的形成,然后是氢的夺取。在氢供体n -Bu 3 SnH存在下,相同钠盐4a的热解得到1,3-二甲基金刚烷(17)。钠盐5a的热分解得到1,3-二乙烯基金刚烷(14)。然而,钠盐6a和重氮前体7的热分解得到苄腈作为唯一鉴定的产物。相反,光解7提供了二聚嗪21。最后,新的甲苯磺酰腙衍生物的合成途径4,5,6周它们相应的钠盐,以及双-
    DOI:
    10.1002/poc.131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Yagrushkina, I. N.; Zemtsova, M. N.; Klimochkin, Yu. N., Russi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94, vol. 30, # 6.1, p. 897 - 900
    作者:Yagrushkina, I. N.、Zemtsova, M. N.、Klimochkin, Yu. N.、Moiseev, I. K.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