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u(propene)(1+) | 160262-25-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u(propene)(1+)
英文别名
——
Au(propene)(1+)化学式
CAS
160262-25-9
化学式
Au*C3H6
mdl
——
分子量
239.047
InChiKey
JZHXRIWQEJNII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异丙醇 以 neat (no solvent, gas phase) 为溶剂, 生成 gold hydridecarbanide,gold(1+)gold(I)(water)Au(propene)(1+)
    参考文献:
    名称:
    Gas-Phase Studies of Group-11 Cation (Cu+, Ag+, and Au+) Reactions with 2-Propanol in a Supersonic Beam-Expansion Source
    摘要:
    对11族离子(Cu+、Ag+和Au+)与2-丙醇的气相反应进行了研究,采用激光蒸发结合超声速束扩展的飞行时间质谱仪。观察到多种反应途径,包括结合、脱氢和脱水。在这些金属离子中,Au+对2-丙醇的反应性最高。实验结果与Wilkins等人使用FT-ICR质谱仪的研究结果相符(J. Am. Chem. Soc., 107, 7316 (1985))。所有复合物M+–L的几何结构和结合能的估算使用了Møller–Plesset微扰(MP2)和密度泛函理论(BLYP),其中M+ = Cu+、Ag+和Au+,L = 2-丙醇、丙酮、丙烯和H2O。涉及金的复合离子的键强度显示出最强的结合,原因在于相对论效应。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能量关系有助于对观察到的反应通道进行解释。由于使用了超声速束源,还生成了包含金属离子的较大簇。由于与溶剂分子的簇大小≥2,反应性显然仅限于Cu+和Ag+簇,而在Au+中反应性质随着丙酮的形成而发生变化,这在裸Au+反应中是缺失的。对于较大的簇,使用BLYP对Ag+–(2-丙醇)2和Ag+–(2-丙醇)(丙酮)复合物进行了能量计算。
    DOI:
    10.1246/bcsj.74.67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