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Z)-tBuCD=CHD | 102369-35-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Z)-tBuCD=CHD
英文别名
(Z)-1,2-dideuterio-3,3-dimethyl-1-butene;Z-1,2-dideuterio-3,3-dimethyl-1-butene
(Z)-tBuCD=CHD化学式
CAS
102369-35-7
化学式
C6H12
mdl
——
分子量
86.1454
InChiKey
PKXHXOTZMFCXSH-PFGRCPP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2
  • 重原子数:
    6.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Z)-tBuCD=CHD 在 dibromoborane-dimethylsuflide complex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anti-tBuCHDCHDB(OH)2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催化烯烃氧化杂芳基化反应中两种金属优于一种金属
    摘要:
    我们基于 DFT 计算和实验观察,对氧化杂芳基化机制进行了详细研究。我们提出双核 Au(II)-Au(II) 配合物是金催化氧化杂芳基化机制中的关键中间体。该反应被认为是通过金氧化还原循环进行的,涉及通过 Selectflu 将 Au(I) 初步氧化为双核 Au(II)-Au(II) 配合物,然后进行异质氧化和还原消除。虽然很容易调用与其他过渡金属配合物类似的转金属化/还原消除机制,但实验和 DFT 研究表明,关键的 CC 键形成反应是通过双分子还原消除过程(没有转金属化)发生的。此外,通过实验确定消除步骤的立体化学以完全保留。配体和卤化物效应在催化剂的开发和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的数据提供了对实验观察到的配体效应的解释,有助于未来的催化剂开发。循环伏安法数据支持 Au·Au 亲金相互作用的氧化还原协同作用。还研究了单核 Au(III) 配合物的单金属还原消除,从中我们可以预测双金属还原消除的优势约为
    DOI:
    10.1021/ja2012627
  • 作为产物:
    描述:
    1-deuterio-3,3-dimethyl-1-butene 在 (C2H5)ZrDCl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61%的产率得到(Z)-tBuCD=CHD
    参考文献:
    名称:
    碳氢化合物形成二铁 μ-亚烷基配合物,由烯烃上的 μ-甲基炔配合物的碳-氢键加成
    摘要:
    La 反应 de [(C 5 H 5 )(CO)Fe] 2 (μ-CO)(μ-CH) + PF 6 − (1) avec l'ethylene donne [(C 5 H 5 )(CO)Fe] 2 (μ-CO)(μ-CCH 2 CH 3 ) + PF 6 qui reagit avec la trimethylamine, et les alcenes。Effet isotopique cinetique de la reaction de (1) avec le propene et l'isobutylene a ―50°C
    DOI:
    10.1021/ja00274a0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uzuki Cross-Couplings of Alkyl Tosylates that Possess β Hydrogen Atoms: Synthetic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作者:Matthew R. Netherton、Gregory C. Fu
    DOI:10.1002/1521-3773(20021018)41:20<3910::aid-anie3910>3.0.co;2-w
    日期:2002.10.18
  • Lee Sueg-Geun,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2, (1993) N 7, S 1361-1372
    作者:Lee Sueg-Geun
    DOI:——
    日期:——
  • JACKSON, W. R.;LOVEL, C. G., TETRAHEDRON LETT., 1982, 23, N 15, 1621-1624
    作者:JACKSON, W. R.、LOVEL, C. G.
    DOI:——
    日期:——
  • BOECKVALL J. E.; ANDELL O. S., ORGANOMETALLICS, 5,(1986) N 11, 2350-2355
    作者:BOECKVALL J. E.、 ANDELL O. S.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