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utane-N,N'-bis(1,4-oxybenzyl)-spiro(propane-1,3-diamino)tetrachlorocyclotriphosphazatriene | 730957-77-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utane-N,N'-bis(1,4-oxybenzyl)-spiro(propane-1,3-diamino)tetrachlorocyclotriphosphazatriene
英文别名
——
butane-N,N'-bis(1,4-oxybenzyl)-spiro(propane-1,3-diamino)tetrachlorocyclotriphosphazatriene化学式
CAS
730957-77-4
化学式
C21H26Cl4N5O2P3
mdl
——
分子量
615.203
InChiKey
PAVBCCCBXLYTN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75
  • 重原子数:
    35.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62.0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7.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四氢吡咯butane-N,N'-bis(1,4-oxybenzyl)-spiro(propane-1,3-diamino)tetrachlorocyclotriphosphazatriene 以60%的产率得到butane-N,N'-bis(1,4-oxybenzyl)-spiro(propane-1,3-diamino)bispyrrolidino-dichlorocyclotriphophaza-trie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型磷腈衍生物:单位和双位螺穴磷腈的合成、异时性和结构研究
    摘要:
    摘要 六氯环三磷氮杂三烯 N 3 P 3 Cl 6 与 N 2 O 2 供体型冠醚(二氮杂冠醚)1 – 3 的反应分别提供了新的单位 4 – 7 和双位 8 – 10 螺-隐窝磷腈。已经观察到 N 3 P 3 Cl 6 与 1 当量的冠基 1 – 3 的反应仅产生单位螺环衍生物,而三当量的冠基 2 和 3 产生占主导地位的双位二螺环-隐身磷腈骨架。另一方面,8 的 31 P NMR 谱表明,除了双位双螺衍生物 8 之外,还存在双位螺-ansa 磷腈 10。出乎意料的是,6 与过量的吡咯烷反应导致形成了孪生产物 7。4、5、6和10的31 P NMR谱表明所有这些化合物都具有非等时性。5、8和9的结构已通过X射线晶体学确定。5、8 和 9 的大环孔尺寸的相对半径是从晶体学结果计算出来的。已经讨论了类似化合物的环外 NPN 和环内 NPN 键角与 NPN 磷原子的 δP 位移之间的关系。因此,氮原子周围的键角总和在
    DOI:
    10.1016/j.molstruc.2006.08.017
  • 作为产物:
    描述:
    2,7-dioxa-15,19-diazatricyclo-[19.4.0.08,13]-pentacosa-8,10,12,21,23,25(1)-hexaene六氯环三磷腈 作用下, 以55%的产率得到butane-N,N'-bis(1,4-oxybenzyl)-spiro(propane-1,3-diamino)tetrachlorocyclotriphosphazatriene
    参考文献:
    名称:
    磷氮化合物。螺-和隐-磷腈衍生物:合成和光谱研究。丁烷-N,N'-bis(1,4-oxybenzyl)-spiro(propane-1,3-diamino)tetrachlorocyclo-2λ5, 4λ5, 6λ5-triphosphazatriene 的结构。第七部分
    摘要:
    摘要 三聚体 N 3 P 3 Cl 6 与二胺 2 和 4 和 {1-{ N -[1-(2-羟基萘甲基) 氨基亚甲基]}-2(1H)-萘酮 3 之间的缩合反应得到分别是新的螺环-(5和8)和新的螺-磷腈(7)衍生物。完全取代的磷腈(6)也由5与过量的吡咯烷反应得到。化合物 (4 – 8) 已通过元素分析、FTIR、 1 H-、 13 C-、 31 P-NMR、HETCOR、COZY 和 MS 进行表征。隐窝磷腈的结构 8 已通过晶体学进行了检查。化合物8是隐窝-磷腈衍生物的第一个例子。化合物7和8的31 P-NMR谱表明,由于立体中心的存在,两种化合物都具有非等时性。化合物 8 中两个螺环氮原子的锥体几何形状产生立体定向特性。N 4 和N 5 氮周围的键角总和分别为350.6(2)和349.6(3)°。化合物8在三斜空间群P 1 中结晶,a =8.798(3),b =10.498(3),c
    DOI:
    10.1016/j.molstruc.2004.03.04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