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iodo-2-phenyl-quinoline-4-carboxylic acid amide | 92795-05-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iodo-2-phenyl-quinoline-4-carboxylic acid amide
英文别名
6-iodo-2-phenylquinoline-4-carboxamide
6-iodo-2-phenyl-quinoline-4-carboxylic acid amide化学式
CAS
92795-05-6
化学式
C16H11IN2O
mdl
——
分子量
374.181
InChiKey
BJHVTNIFTWZDL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1
  • 重原子数:
    20.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5.98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acetophenone O-acetyloxime 、 5-iodo-3-methylidene-1H-indol-2-one 在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氯苯 为溶剂, 反应 10.0h, 以73%的产率得到6-iodo-2-phenyl-quinoline-4-carboxylic acid 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喹啉-4-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喹啉‑4‑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喹啉‑4‑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具体步骤为:将醋酸肟酯类化合物和靛红或其衍生物溶于溶剂中,然后加入催化剂和碱,在密封管中于100‑130℃反应制得喹啉‑4‑甲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合成过程简单高效,通过一锅串联反应一步直接制得喹啉‑4‑甲酰胺类化合物,避免了由于多步反应中多种试剂的使用以及对各步反应中间体的纯化处理等引起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原料价廉易得或者原料易于制备,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
    公开号:
    CN107501180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sub>2</sub> -Triggered Reductive Generation of N-Centered Iminyl Radicals: An Isatin-to-Quinoline Strategy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Primary Amides
    作者:Qinghe Gao、Zhaomin Liu、Yakun Wang、Xia Wu、Jixia Zhang、Anxin Wu
    DOI:10.1002/adsc.201701610
    日期:2018.4.3
    An efficient and alternative isatin‐to‐quinoline strategy illustrates the metal‐like behavior of molecular iodine in the N−O reduction of ketoxime acetates. This process involves N−O/C−N bond cleavages and C−C/C−N bond formation to furnish pharmacologically significant quinoline‐4‐carboxamide derivatives. In this process, metal catalysts and extra oxidants are unnecessary. Mechanistic studies confirm
    一种有效的替代品,从靛红喹啉的策略说明了在乙酸的N-O还原中分子属样行为。此过程涉及N / O / C-N键断裂和C-C / C-N键形成,以提供具有药理学意义的喹啉-4-羧酰胺衍生物。在此过程中,不需要属催化剂和额外的氧化剂。机理研究证实了分子在亚基自由基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因为分子可以类似于过渡属的方式催化单电子还原偶联反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