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cyclohexylideneethoxy)-3-diazo-2-propanone | 192195-1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cyclohexylideneethoxy)-3-diazo-2-propanone
英文别名
1-(2-Cyclohexylideneethoxy)-3-diazopropan-2-one
1-(2-cyclohexylideneethoxy)-3-diazo-2-propanone化学式
CAS
192195-13-4
化学式
C11H16N2O2
mdl
——
分子量
208.26
InChiKey
WAWRCPNPYUTXL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4
  • 拓扑面积:
    28.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SDS

SDS:66e14048c8f8deb488fb5ecd7f4f524a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cyclohexylideneethoxy)-3-diazo-2-propanone 在 dirhodium tetraacet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64%的产率得到spiro[cyclohexane-1,7'-[3]oxabicyclo[4.1.0]heptan]-5'-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类胡萝卜素的分子内CH异常插入反应:影响反应过程的因素及机理研究
    摘要:
    研究了铑类胡萝卜素在分子内插入烯丙基醚的α-CH键生成3(2 H)-呋喃酮的过程。不管用于生成类胡萝卜素的络合物或烯丙基醚的取代方式如何,都应优选环丙烷化,除非在将醚与α-重氮酮连接的系链上放置了取代基。除了预期的3(2 H呋喃酮是由常规类胡萝卜素CH插入形成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使用缺电子的铑配合物生成类胡萝卜素的情况下,这些缩醛是首选的CH插入产物。用简单的氘标记的底物进行的实验表明,异常的CH插入产物的产生机理不同于导致常规的CH插入产物形成的机理。乙缩醛产物的形成以及使用氘标记的底物进行的反应结果表明,涉及氢化物迁移至类胡萝卜素铑中心的机制是有效的。
    DOI:
    10.1021/jo049900e
  • 作为产物:
    描述:
    2-环己基亚基-乙醇[Rh2(O2CCPh3)4] lithium hydroxide 、 三乙胺氯甲酸异丁酯 作用下, 以 甲醇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3.33h, 生成 1-(2-cyclohexylideneethoxy)-3-diazo-2-propan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类胡萝卜素的分子内CH异常插入反应:影响反应过程的因素及机理研究
    摘要:
    研究了铑类胡萝卜素在分子内插入烯丙基醚的α-CH键生成3(2 H)-呋喃酮的过程。不管用于生成类胡萝卜素的络合物或烯丙基醚的取代方式如何,都应优选环丙烷化,除非在将醚与α-重氮酮连接的系链上放置了取代基。除了预期的3(2 H呋喃酮是由常规类胡萝卜素CH插入形成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使用缺电子的铑配合物生成类胡萝卜素的情况下,这些缩醛是首选的CH插入产物。用简单的氘标记的底物进行的实验表明,异常的CH插入产物的产生机理不同于导致常规的CH插入产物形成的机理。乙缩醛产物的形成以及使用氘标记的底物进行的反应结果表明,涉及氢化物迁移至类胡萝卜素铑中心的机制是有效的。
    DOI:
    10.1021/jo049900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omalous Products from Intramolecular Insertion Reactions of Rhodium Carbenoids into the α-C−H Bonds of Ethers
    作者:J. Stephen Clark、Alexander G. Dossetter、C. Adam Russell、William G. Whittingham
    DOI:10.1021/jo970842p
    日期:1997.7.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