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3,3,3-Pentafluoro-1-[3-(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an-1-one | 80180-02-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3,3,3-Pentafluoro-1-[3-(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an-1-one
英文别名
——
2,2,3,3,3-Pentafluoro-1-[3-(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an-1-one化学式
CAS
80180-02-5
化学式
C10H4F8O
mdl
MFCD16615529
分子量
292.128
InChiKey
ZZQRVWQGFXAZB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9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氟离子催化的2-芳基-F-丁烯的异构化[1]
    摘要:
    一系列2-芳基F1-丁烯的氟离子催化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恒定氟离子浓度下,烯烃中的反应为拟一级反应。最终的哈米特图是非线性的,在σ= 0附近有一个向下凹的向下折断。提出了涉及形成碳负离子中间体的两步机理。速率限制步骤的更改会导致Hammett图中的中断。还报道了碳负离子捕获实验。
    DOI:
    10.1016/s0022-1139(00)82653-6
  • 作为产物:
    描述:
    五氟丙酸m-trifluoro-methyl-phenyl-magnesium bromide乙醚 为溶剂, 以36%的产率得到2,2,3,3,3-Pentafluoro-1-[3-(trifluoromethyl)phenyl]propa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氟离子催化的2-芳基-F-丁烯的异构化[1]
    摘要:
    一系列2-芳基F1-丁烯的氟离子催化异构化反应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在恒定氟离子浓度下,烯烃中的反应为拟一级反应。最终的哈米特图是非线性的,在σ= 0附近有一个向下凹的向下折断。提出了涉及形成碳负离子中间体的两步机理。速率限制步骤的更改会导致Hammett图中的中断。还报道了碳负离子捕获实验。
    DOI:
    10.1016/s0022-1139(00)82653-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Well-Defined CuC<sub>2</sub>F<sub>5</sub>Complexes and Pentafluoroethylation of Acid Chlorides
    作者:Liubov I. Panferova、Fedor M. Miloserdov、Anton Lishchynskyi、Marta Martínez Belmonte、Jordi Benet-Buchholz、Vladimir V. Grushin
    DOI:10.1002/anie.201500341
    日期:2015.4.20
    showing that the C2F5‐ligated Cu atom can be di‐ (5), tri‐ (2 and 3), and tetracoordinate (4). The mixed phen‐PPh3 complex 4 is a highly efficient fluoroalkylating agent for a broad variety of acid chlorides. This high‐yielding transformation represents the first general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RCOC2F5 from the corresponding RCOCl.
    制备了四个带有C 2 F 5配体的定义明确的Cu I络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全面表征:[(Ph 3 P)2 CuC 2 F 5 ](2),[(bpy)CuC 2 F 5 ](3) ,[(Ph 3 P)Cu(phen)C 2 F 5 ](4)和[(IPr *)CuC 2 F 5 ](5)。确定了全部四个的X射线结构,表明C 2 F 5连接的Cu原子可以是二(5),三(2和3)和四坐标(4)。混合的phen-PPh 3络合物4是一种高效的代烷基化剂,适用于多种酰。这种高产的转化代表了从相应的RCOCl合成RCOC 2 F 5的第一种通用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