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6-bis-(1,3-dioxoheptyl)pyridine | 1147119-44-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bis-(1,3-dioxoheptyl)pyridine
英文别名
——
2,6-bis-(1,3-dioxoheptyl)pyridine化学式
CAS
1147119-44-5
化学式
C19H25NO4
mdl
——
分子量
331.412
InChiKey
FJBUDEBFWPJHA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83.6±40.0 °C(predicted)
  • 密度:
    1.086±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5
  • 重原子数:
    24.0
  • 可旋转键数:
    12.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3
  • 拓扑面积:
    81.1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6-bis-(1,3-dioxoheptyl)pyridine 在 sodium hydride 、 一水合肼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0.0h, 生成 C25H37Cl3N5Ru
    参考文献:
    名称:
    乙醇为氢源的钌(II)转移加氢催化剂的电子微调
    摘要:
    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带有三齿N,N'-二烯丙基-2,6-二(5-丁基吡唑-3-基)吡啶配体的钌(II)配合物。在吡唑环的4位上引入取代基可调节钌中心的电子密度,这可以通过31 P NMR化学位移与Hammett方程的σp参数的相关性来证明。对不含膦的钌(II)配合物的结构解析证明,烯丙基侧链之一与钌位点进行螯合配位以实现18 VE中心。该化合物是(N,N,N)Ru(L)(Cl)2类型络合物的起点带有除三苯基膦以外的配体L。研究了钌(II)配合物在以乙醇为氢源的转移加氢中的活性。在此,根据线性自由能关系,测得的周转频率(TOF)的对数与Hammett方程的σp参数相关。
    DOI:
    10.1002/cctc.202001370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乙醇为氢源的钌(II)转移加氢催化剂的电子微调
    摘要:
    合成并表征了一系列带有三齿N,N'-二烯丙基-2,6-二(5-丁基吡唑-3-基)吡啶配体的钌(II)配合物。在吡唑环的4位上引入取代基可调节钌中心的电子密度,这可以通过31 P NMR化学位移与Hammett方程的σp参数的相关性来证明。对不含膦的钌(II)配合物的结构解析证明,烯丙基侧链之一与钌位点进行螯合配位以实现18 VE中心。该化合物是(N,N,N)Ru(L)(Cl)2类型络合物的起点带有除三苯基膦以外的配体L。研究了钌(II)配合物在以乙醇为氢源的转移加氢中的活性。在此,根据线性自由能关系,测得的周转频率(TOF)的对数与Hammett方程的σp参数相关。
    DOI:
    10.1002/cctc.20200137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incer-like pyrazole- and imidazole-pyridinyl compounds: Synthesis, characterisation, crystallographic and computational investigation
    作者:Brendan H. Pearce、M. Cassiem Joseph、Henry A. Nkabyo、Robert C. Luckay
    DOI:10.1016/j.molstruc.2021.131147
    日期:2021.12
    An array of pincer-like bis(pyrazole)pyridinyl (1–10) and bis(imidazole)pyridinyl compounds (11 and 12) with varying alkyl pendant arms was synthesised and spectroscopically characterised. The classic Knorr approach for the synthesis of pyrazoles was adopted to minimise experimental complications and to maximise yield. In general, the yield of compounds 1–8 increased as the n-alkyl arm length increased
    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烷基悬臂的钳状双(吡唑吡啶基(1 - 10)和双(咪唑吡啶基化合物(11和12),并对其进行了光谱表征。采用经典的克诺尔方法合成吡唑,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复杂性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一般来说,化合物的产率1 - 8增加作为ñ -烷基臂长度的增加[ 1  (33.7%)<  2  (41.5%)<  3  (42.6%)... 8 (80.5%)]。这主要归因于它们各自的烷基酮试剂的沸点。在所有情况下,互变异构现象在13 C 1 H} NMR 谱中都很明显。与吡唑基氮原子相邻的碳的13 C 共振宽而弱,表明溶液中的吡唑基互变异构现象迅速。1 的单晶 XRD 分析表明,第一次在乙醇分子的帮助下,由于通过分子间氢键的稳定作用,该化合物被锁定在特定的排列中。DFT 计算证实了这一点,该计算表明混合互变异构体 II (-497412 kcal.mol -1) 在乙醇存在下进一步稳定。此外,计算了
  • Iron and Cobalt Complexes of Tridentate N‐Donor Ligands in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Efficient Shielding of the Active Sites by Simple Phenyl Groups
    作者:Dirk Zabel、Anett Schubert、Gotthelf Wolmershäuser、Robert L. Jones、Werner R. Thiel
    DOI:10.1002/ejic.200800374
    日期:2008.8
    Tridentate 2,6-bis[3(5)-pyrazolyl]pyridines and 2,6-bis(4-pyrimidinyl)pyridin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spectroscopically and by single-crystal X-ray structure analysis. The derived complexes with FeCl2 and CoCl2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ir activity in the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ethylalumoxane (MAO). Iron and cobalt catalysts bearing the ligand 2,6-bis[5-butyl-1-(4-n
    三齿 2,6-双 [3(5)-吡唑基] 吡啶和 2,6-双 (4-嘧啶基) 吡啶合成和表征光谱和单晶 X 射线结构分析。在甲基铝氧烷 (MAO) 存在下,研究了衍生的 FeCl2 和 CoCl2 配合物在乙烯聚合中的活性。带有配体 2,6-双[5-丁基-1-(4-硝基苯基)吡唑-3-基]吡啶催化剂表现出中等的催化活性并得到高分子量的聚乙烯,尽管没有配备芳基取代基在 2,6 位有额外的笨重侧链来保护属中心。这可以通过吡唑单元的几何参数来解释,即使使用未取代的芳基,它也能有效屏蔽活性位点。(©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