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5,5-(2)H4)-1,6-hexanediol | 72651-94-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5,5-(2)H4)-1,6-hexanediol
英文别名
1,6-hexanediol-2,2,5,5-d4;2,2,5,5-tetradeuterio-hexane-1,6-diol;1,6-Hexandiol-<2,2,5,5-d(4)>;2,2,5,5-tetradeuteriohexane-1,6-diol
(2,2,5,5-(2)H4)-1,6-hexanediol化学式
CAS
72651-94-6
化学式
C6H14O2
mdl
——
分子量
122.144
InChiKey
XXMIOPMDWAUFGU-KHORGVIS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3
  • 重原子数:
    8.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40.46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Turecek, Frantisek, Collection of Czechoslovak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1980, vol. 45, # 6, p. 1820 - 1825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己二酸二甲酯氘代甲醇sodium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生成 (2,2,5,5-(2)H4)-1,6-hexanediol
    参考文献:
    名称:
    尿素包合物的固态核磁共振研究:1,6-二溴己烷的顺序和动力学
    摘要:
    摘要 利用多核固态核磁共振光谱研究了1,6-二溴己烷在其尿素包合物中的分子性质。首次进行了 13 C CP/MAS 和 1 H MAS NMR 研究(线形、自旋晶格弛豫测量)以探测客体动力学和构象顺序。变温 2 H NMR 研究包括线形分析以及自旋晶格弛豫(T 1Z ,T 1Q )实验,是在客体分子在两个不同位置选择性氘化的样品上进行的。对实验数据的定量分析证明,客体动力学由两个 gauche 构象异构体之间的相互交换主导。结果表明,通过对 T 1Z 和 T 1Q 数据的综合分析,可以明确地量化这些客体运动(类型和时间尺度)。此外,有证据表明其他运动贡献,例如整体分子波动和横向运动,也有助于自旋弛豫。尿素中 1,6-二溴己烷的分子行为与长链类似物或正烷烃的分子行为完全不同,其中讨论了围绕尿素通道长轴的全反式构象中客体通常不受阻碍的整体旋转运动. 客体排序和动力学的差异是尿素晶格结构(单斜与六方尿素晶格)差异的直接结果。尿素中的
    DOI:
    10.1016/j.molstruc.2006.07.0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mechanisms of n-butyllithium induced β-cleavage of 2-methyltetrahydrofuran and oxepane
    作者:Theodore Cohen、Stephen Stokes
    DOI:10.1016/s0040-4039(00)61440-5
    日期:1993.12
    The n-butyllithium induced β-cleavage reactions of 2-methyltetrahydrofuran and oxepane operate via different mechanisms. 2-Methyltetrahydrofuran undergoes an E2 elimination, whilst oxepane undergoes an α,β′-elimination involving initial deprotonation at the α-position followed by a transannular hydrogen transfer.
    所述Ñ丁基引发2-甲基四氢呋喃的β裂解反应和氧杂环庚烷通过不同的机制进行操作。2-甲基四氢呋喃经历了E2消除,而环氧庚烷经历了α,β'-消除,包括在α-位置进行初始去质子化,然后进行跨环氢转移。
  • Kujanpaeae, Jukka P.; Riddell, Frank G.,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2 (2001), 2000, # 11, p. 2225 - 2231
    作者:Kujanpaeae, Jukka P.、Riddell, Frank G.
    DOI:——
    日期:——
  • TURECEK F., COLLECT. CZECH. CHEM. COMMUN., 1980, 45, NO 6, 1820-1825
    作者:TURECEK F.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