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S)-3-(2-butyryl-1H-pyrrol-1-yl)butyric acid | 132298-7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S)-3-(2-butyryl-1H-pyrrol-1-yl)butyric acid
英文别名
(3S)-3-(2-butanoylpyrrol-1-yl)butanoic acid
(3S)-3-(2-butyryl-1H-pyrrol-1-yl)butyric acid化学式
CAS
132298-79-4
化学式
C12H17NO3
mdl
——
分子量
223.272
InChiKey
ZLKUEECEIVGMOD-VIFPVBQ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75 °C(Press: 0.2 Torr)
  • 密度:
    1.12±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59.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S)-3-(2-butyryl-1H-pyrrol-1-yl)butyric acid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N-甲基吗啉盐酸 、 dirhodium tetraacetate 、 氢气氯甲酸异丁酯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溶剂黄146 为溶剂, 25.0 ℃ 、1000.0 kPa 条件下, 反应 20.5h, 生成 (3S,5S,9S)-3-(1-hydroxybutyl)octahydro-5-methylindoli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indolizidine 167B 和 (+)-monomorine 的短对映体合成
    摘要:
    描述了 (-)-indolizidine 167B (1) 和 (+)-monomorine (2) 的对映体合成。D-正缬氨酸和 L-丙氨酸通过与 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反应转化为它们的 1-吡咯衍生物。此后,N-链烷酸取代基的 Arndt-Eistert 同系化,然后乙酸铑 (II) 催化分解其 α-重氮酮衍生物,提供相关的双环前体,其既得手性指导催化氢化,得到 1 和 2。 2 中的 5-丁基侧链是通过从丁酰氯和 L-丙氨酸的吡咯类似物获得的混合酸酐的先前路易斯酸催化重排而制备的
    DOI:
    10.1021/ja00009a043
  • 作为产物:
    描述:
    (2S)-2-(2-butyryl-1H-pyrrol-1-yl)propionic acid 在 N-甲基吗啉silver(I) acetate氯甲酸异丁酯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3S)-3-(2-butyryl-1H-pyrrol-1-yl)butyr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indolizidine 167B 和 (+)-monomorine 的短对映体合成
    摘要:
    描述了 (-)-indolizidine 167B (1) 和 (+)-monomorine (2) 的对映体合成。D-正缬氨酸和 L-丙氨酸通过与 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反应转化为它们的 1-吡咯衍生物。此后,N-链烷酸取代基的 Arndt-Eistert 同系化,然后乙酸铑 (II) 催化分解其 α-重氮酮衍生物,提供相关的双环前体,其既得手性指导催化氢化,得到 1 和 2。 2 中的 5-丁基侧链是通过从丁酰氯和 L-丙氨酸的吡咯类似物获得的混合酸酐的先前路易斯酸催化重排而制备的
    DOI:
    10.1021/ja00009a04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JEFFORD, CHARLES W.;TANG, QIAN;ZASLONA, ALEXANDER, J. AMER. CHEM. SOC., 113,(1991) N, C. 3513-3518
    作者:JEFFORD, CHARLES W.、TANG, QIAN、ZASLONA, ALEXANDE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