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bromo-3-chloro-N-trifluoroacetylaniline | 908349-5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bromo-3-chloro-N-trifluoroacetylaniline
英文别名
N-(2-bromo-3-chlorophenyl)-2,2,2-trifluoroacetamide
2-bromo-3-chloro-N-trifluoroacetylaniline化学式
CAS
908349-50-8
化学式
C8H4BrClF3NO
mdl
——
分子量
302.478
InChiKey
DQTRCBDULSQVI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2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bromo-3-chloro-N-trifluoroacetylaniline三氟化硼乙醚potassium tert-butylat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环丁砜甲醇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1.0h, 生成 (Z)-2-bromo-3-chloro-N-methyl-6-(prop-1-en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蒽醌醛肟衍生物作为雌激素受体配体的合成和结合模式的计算预测。
    摘要:
    N-Me-蒽基醛肟具有氢键键合的假环A'环,取代了大多数雌激素受体(ER)配体所特有的典型酚A环。我们已经研究了引入周边3-和4-苯基之一或两者的取代基在调节ER结合亲和力中的作用。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用于制备差异取代的3-和4-芳基衍生物,其中涉及在钯催化的交叉偶联中利用溴-氯-芳基的不同反应性。结合数据表明,通过4-苯基环中的单个p-OH基团可以改善ERalpha亲和力,而在3-苯基环上的相同取代导致ERbeta亲和力的显着降低。ERalpha选择性最高的化合物是在两个苯基取代基上均带有两个p-OH的化合物。为了使这些结果合理化,进行了配体对接,随后进行了分子力学泊松-玻耳兹曼/表面积(MM-PBSA)研究。这些分析提示了这些化合物与ER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并使得能够开发能够预测配体结合模式的模型成为可能。
    DOI:
    10.1021/jm060560u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3-氯硝基苯三氯化铁potassium carbonate甲烷 作用下, 以 甲醇丙酮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2-bromo-3-chloro-N-trifluoroacet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蒽醌醛肟衍生物作为雌激素受体配体的合成和结合模式的计算预测。
    摘要:
    N-Me-蒽基醛肟具有氢键键合的假环A'环,取代了大多数雌激素受体(ER)配体所特有的典型酚A环。我们已经研究了引入周边3-和4-苯基之一或两者的取代基在调节ER结合亲和力中的作用。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用于制备差异取代的3-和4-芳基衍生物,其中涉及在钯催化的交叉偶联中利用溴-氯-芳基的不同反应性。结合数据表明,通过4-苯基环中的单个p-OH基团可以改善ERalpha亲和力,而在3-苯基环上的相同取代导致ERbeta亲和力的显着降低。ERalpha选择性最高的化合物是在两个苯基取代基上均带有两个p-OH的化合物。为了使这些结果合理化,进行了配体对接,随后进行了分子力学泊松-玻耳兹曼/表面积(MM-PBSA)研究。这些分析提示了这些化合物与ER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并使得能够开发能够预测配体结合模式的模型成为可能。
    DOI:
    10.1021/jm060560u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Anthranylaldoxime Derivatives as Estrogen Receptor Ligands and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 of Binding Modes
    作者:Tiziano Tuccinardi、Simone Bertini、Adriano Martinelli、Filippo Minutolo、Gabriella Ortore、Giorgio Placanica、Giovanni Prota、Simona Rapposelli、Kathryn E. Carlson、John A. Katzenellenbogen、Marco Macchia
    DOI:10.1021/jm060560u
    日期:2006.8.1
    hydrogen-bonded pseudocyclic A' ring in place of the typical phenolic A-ring t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most estrogen receptor (ER) ligand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role played by substituents introduced into either one or both of the peripheral 3- and 4-phenyl rings in modulating ER binding affinity. An efficient synthetic strategy was employ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ifferentially substituted 3- and 4-aryl derivatives
    N-Me-蒽基醛肟具有氢键键合的假环A'环,取代了大多数雌激素受体(ER)配体所特有的典型酚A环。我们已经研究了引入周边3-和4-苯基之一或两者的取代基在调节ER结合亲和力中的作用。一种有效的合成策略用于制备差异取代的3-和4-芳基衍生物,其中涉及在钯催化的交叉偶联中利用溴-氯-芳基的不同反应性。结合数据表明,通过4-苯基环中的单个p-OH基团可以改善ERalpha亲和力,而在3-苯基环上的相同取代导致ERbeta亲和力的显着降低。ERalpha选择性最高的化合物是在两个苯基取代基上均带有两个p-OH的化合物。为了使这些结果合理化,进行了配体对接,随后进行了分子力学泊松-玻耳兹曼/表面积(MM-PBSA)研究。这些分析提示了这些化合物与ER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并使得能够开发能够预测配体结合模式的模型成为可能。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