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2-[(R)-2-(4-Methoxy-benzyloxy)-1-methyl-ethyl]-oxirane | 135265-4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2-[(R)-2-(4-Methoxy-benzyloxy)-1-methyl-ethyl]-oxirane
英文别名
(2R)-2-[(2R)-1-[(4-methoxyphenyl)methoxy]propan-2-yl]oxirane
(R)-2-[(R)-2-(4-Methoxy-benzyloxy)-1-methyl-ethyl]-oxirane化学式
CAS
135265-42-8
化学式
C13H18O3
mdl
——
分子量
222.284
InChiKey
QBCNKYPDUPLHGW-MFKMUUL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10.6±17.0 °C(Predicted)
  • 密度:
    1.08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5
  • 重原子数:
    16.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4
  • 拓扑面积:
    30.9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冈田酸的有效合成。2. C1-C14 域的合成和全合成的完成
    摘要:
    这里描述了代表海洋天然产物冈田酸 (1) 的碳 1-14 (C1-C14) 的合成中间体的制备的全部细节,该片段与先前制备的 C15-C38 结构域的偶联,以及完成了 1 的有效全合成。 C1-C14 中间体分 11 个步骤制备,总产率约为 20%,来自代表 C3-C8 of 1 的功能化 δ-戊内酯衍生物。 1,7-二氧杂螺[5.5] undec-4-ene 系统,然后使用顺式-(S)-乳酸pivalidene 烯醇化物掺入完整的C1-C2 α-羟基、α-甲基羧酸酯部分。完整的 C1-C14 中间体在另外五个步骤中被转化为 1。通过 C14 醛和 C15 β-酮膦酸酯部分将 C1-C14 片段与 1 的 C15-C38 结构域偶联提供了 1 的完整碳骨架,在 C16 处带有酮,在 C19 处带有混合甲基缩醛。减少 C16 酮...
    DOI:
    10.1021/ja973286p
  • 作为产物:
    描述:
    (2R,3R)-4-((4-甲氧基苄基)氧基)-3-甲基丁烷-1,2-二醇 在 sodium hydride 、 1-对甲基苯磺酰咪唑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87%的产率得到(R)-2-[(R)-2-(4-Methoxy-benzyloxy)-1-methyl-ethyl]-oxir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冈田酸的有效合成。2. C1-C14 域的合成和全合成的完成
    摘要:
    这里描述了代表海洋天然产物冈田酸 (1) 的碳 1-14 (C1-C14) 的合成中间体的制备的全部细节,该片段与先前制备的 C15-C38 结构域的偶联,以及完成了 1 的有效全合成。 C1-C14 中间体分 11 个步骤制备,总产率约为 20%,来自代表 C3-C8 of 1 的功能化 δ-戊内酯衍生物。 1,7-二氧杂螺[5.5] undec-4-ene 系统,然后使用顺式-(S)-乳酸pivalidene 烯醇化物掺入完整的C1-C2 α-羟基、α-甲基羧酸酯部分。完整的 C1-C14 中间体在另外五个步骤中被转化为 1。通过 C14 醛和 C15 β-酮膦酸酯部分将 C1-C14 片段与 1 的 C15-C38 结构域偶联提供了 1 的完整碳骨架,在 C16 处带有酮,在 C19 处带有混合甲基缩醛。减少 C16 酮...
    DOI:
    10.1021/ja973286p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Cytostatin, Its C10−C11 Diastereomers, and Additional Key Analogues:  Impact on PP2A Inhibition
    作者:Brian G. Lawhorn、Sobhana B. Boga、Scott E. Wolkenberg、David A. Colby、Carla-Maria Gauss、Mark R. Swingle、Lauren Amable、Richard E. Honkanen、Dale L. Boger
    DOI:10.1021/ja066477d
    日期:2006.12.1
    The total synthesis of cytostatin, an antitumor agent belonging to the fostriecin family of natural products, is described in full detail. The convergent approach relied on a key epoxide-opening reaction to join the two stereotriad units and a single-step late-stage stereoselective installation of the sensitive (Z,Z,E)-triene through a beta-chelation-controlled nucleophilic addition. The synthetic
    详细描述了细胞抑素(一种属于天然产物福斯特菌素家族的抗肿瘤剂)的全合成。收敛方法依赖于关键的环氧化物开环反应来连接两个立体三联体单元,并通过β-螯合控制的亲核加成对敏感的(Z,Z,E)-三烯进行单步后期立体选择性安装。该合成路线提供了快速获得细胞抑制素内酯的 C4-C6 立体异构体,制备这些异构体并用于定义天然产物的 C4-C6 相对立体化学。除了天然产物之外,细胞抑制素的每种 C10-C11 非对映异构体均通过该路线不同地制备(距关键收敛步骤 11 个步骤),并用于明确确认细胞抑制素的相对和绝对立体化学。每种细胞抑制素非对映异构体对 PP2A 的抑制活性均降低(>100 倍),这证明了 C10-甲基和 C11-羟基的存在和立体化学对于有效抑制 PP2A 的重要性。研究的延伸提供了去磷酸细胞抑制素、磺化细胞抑制素(与天然产物舒特曲星相关的关键类似物)、11-去羟基细胞抑制素和缺乏整个 C12-C18
  • Synthetic Studies on Aplysiatoxin. Intramolecular Ester Formation from 3-Acetoxyfuran Derivative via Oxidative Ring Opening Reaction
    作者:Kunisuke Okada、Masanori Mizuno、Hidetsugu Sasaki、Kenji Sugiura、Hideo Tanino、Hisae Kakoi、Shoji Inoue
    DOI:10.3987/com-90-5656
    日期:——
    Two steps synthesis of 3-acetoxyfuran derivative (4) from acetylene derivative (3) and the conversion of 4 to (3R,4R)-3,4-dihydroxypentanoic acid derivative (5) are described.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