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trimethylsilyl)ethyl 2,4-di-O-benzyl-3-O-(2-naphthyl)methyl-α-L-fucopyranosyl-(1->2)-3,4,6-tri-O-benzyl-β-D-galactopyranosyl-(1->3)-4,6-O-benzylidene-2-deoxy-2-phthalimido-β-D-glucopyranoside | 1169758-3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trimethylsilyl)ethyl 2,4-di-O-benzyl-3-O-(2-naphthyl)methyl-α-L-fucopyranosyl-(1->2)-3,4,6-tri-O-benzyl-β-D-galactopyranosyl-(1->3)-4,6-O-benzylidene-2-deoxy-2-phthalimido-β-D-glucopyranoside
英文别名
——
(2-trimethylsilyl)ethyl 2,4-di-O-benzyl-3-O-(2-naphthyl)methyl-α-L-fucopyranosyl-(1->2)-3,4,6-tri-O-benzyl-β-D-galactopyranosyl-(1->3)-4,6-O-benzylidene-2-deoxy-2-phthalimido-β-D-glucopyranoside化学式
CAS
1169758-37-5
化学式
C84H89NO16Si
mdl
——
分子量
1396.71
InChiKey
LNVZJDJDGYVEGW-QPZBPQF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38
  • 重原子数:
    102.0
  • 可旋转键数:
    29.0
  • 环数:
    1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166.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6.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trimethylsilyl)ethyl 2,4-di-O-benzyl-3-O-(2-naphthyl)methyl-α-L-fucopyranosyl-(1->2)-3,4,6-tri-O-benzyl-β-D-galactopyranosyl-(1->3)-4,6-O-benzylidene-2-deoxy-2-phthalimido-β-D-glucopyranoside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42h, 以77%的产率得到(2-trimethylsilyl)ethyl 2,4-di-O-benzyl-α-L-fucopyranosyl-(1->2)-3,4,6-tri-O-benzyl-β-D-galactopyranosyl-(1->3)-4,6-O-benzylidene-2-deoxy-2-phthalimido-β-D-gluc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盘基网柄菌Skp1糖蛋白五糖部分的三种区域异构体的合成
    摘要:
    在盘基网柄菌中发现了Skp1糖蛋白的线性五糖部分的三种区域异构体,通过(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糖苷的形式,通过在非还原端使用二糖供体进行2 + 3嵌段合成,以及在还原端有三个不同的三糖受体。(2-三甲基硅烷基)乙基3,4,6-三-岩藻糖基ö苄基β-d吡喃半乳糖- (1→3)-4,6- Ô -亚苄基-2-脱氧-2- Ñ PHTH-β -d-吡喃葡萄糖苷与不同的岩藻糖基供体携带O在位置C2,C3或C4处作为临时保护基的-(2-萘基)甲基醚产生了被保护的核心三糖。在选择性除去(2-萘基)甲基之后,将所得的受体用α(1→6)连接的二半乳糖基供体糖基化,以产生相应的三种区域异构的五糖。将邻苯二甲酰亚胺基部分转化为N-乙酰基,然后对可还原保护基进行催化氢化,得到了游离的目标五糖,在阐明天然五糖的确切结构时,它应该能够提供帮助。
    DOI:
    10.1016/j.tetasy.2009.02.040
  • 作为产物:
    描述:
    phenyl 2,4-di-O-benzyl-3-O-(2-naphthyl)methyl-1-thio-β-L-fucopyranoside2-(trimethylsilyl)ethyl 3,4,6-tri-O-benzyl-β-D-galactopyranosyl-(1->3)-4,6-O-benzylidene-2-deoxy-2-(N-phthalimidyl)-β-D-glucopyranosideN-碘代丁二酰亚胺三氟甲磺酸三甲基硅酯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5h, 以68%的产率得到(2-trimethylsilyl)ethyl 2,4-di-O-benzyl-3-O-(2-naphthyl)methyl-α-L-fucopyranosyl-(1->2)-3,4,6-tri-O-benzyl-β-D-galactopyranosyl-(1->3)-4,6-O-benzylidene-2-deoxy-2-phthalimido-β-D-gluc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盘基网柄菌Skp1糖蛋白五糖部分的三种区域异构体的合成
    摘要:
    在盘基网柄菌中发现了Skp1糖蛋白的线性五糖部分的三种区域异构体,通过(2-三甲基甲硅烷基)乙基糖苷的形式,通过在非还原端使用二糖供体进行2 + 3嵌段合成,以及在还原端有三个不同的三糖受体。(2-三甲基硅烷基)乙基3,4,6-三-岩藻糖基ö苄基β-d吡喃半乳糖- (1→3)-4,6- Ô -亚苄基-2-脱氧-2- Ñ PHTH-β -d-吡喃葡萄糖苷与不同的岩藻糖基供体携带O在位置C2,C3或C4处作为临时保护基的-(2-萘基)甲基醚产生了被保护的核心三糖。在选择性除去(2-萘基)甲基之后,将所得的受体用α(1→6)连接的二半乳糖基供体糖基化,以产生相应的三种区域异构的五糖。将邻苯二甲酰亚胺基部分转化为N-乙酰基,然后对可还原保护基进行催化氢化,得到了游离的目标五糖,在阐明天然五糖的确切结构时,它应该能够提供帮助。
    DOI:
    10.1016/j.tetasy.2009.02.04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