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hydroxy-3-cyclopropylidenepropane | 72064-29-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hydroxy-3-cyclopropylidenepropane
英文别名
3-Cyclopropyliden-1-propanol;cyclopropylidene-3 propanol;3-cyclopropylidene propanol;3-Cyclopropylidene-1-propanol;3-cyclopropylidenepropan-1-ol
1-hydroxy-3-cyclopropylidenepropane化学式
CAS
72064-29-0
化学式
C6H10O
mdl
——
分子量
98.1448
InChiKey
QIERLWKSSIFMR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8-50 °C(Press: 4 Torr)
  • 密度:
    1.16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methyl-N-(pent-4-en-2-yn-1-yl)benzenesulfonamide1-hydroxy-3-cyclopropylidenepropane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68%的产率得到C18H21NO2S
    参考文献:
    名称:
    Yne-亚烷基环丙烷的共催化不对称分子内[3 + 2]环加成反应及其机理
    摘要:
    由于各种功能分子中普遍存在手性FMC,因此开发用于合成五元碳环(FMC)的新型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环加成化合物是反应发展的研究前沿。我们在这里报道的发现是使用便宜的Co催化剂,将炔-亚烷基环丙烷(yne-ACP)高度对映选择性的[3 + 2]环内加成成双环[3.3.0]辛二烯和双环[4.3.0]壬二烯分子,并且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获得手性配体(小号)-Xyl-BINAP。该反应避免了使用贵重的Pd和Rh催化剂,这通常是与ACP进行[3 + 2]反应的选择。本反应中的对映体过量可高达92%。实验表明阳离子钴(I)是催化物种。DFT计算表明,此[3 + 2]反应始于炔烃和ACP的氧化环金属化,然后是环丙基(CP)基团的开环和还原消除,从而形成环加合物。该机制不同于以前的ACP的[3 + 2]反应,后者通常是从CP裂解而不是氧化环化开始的。
    DOI:
    10.1002/chem.202100426
  • 作为产物:
    描述:
    (dimethoxy-3,3 propylidene)-cyclopropan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Kiesel gel 60 、 草酸 作用下, 以 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1-hydroxy-3-cyclopropylidenepropane
    参考文献:
    名称:
    Reactivite des衍生出decyclopropylidene-3 propyle-I:合成d'alcoolsβ-cyclopropylideniques
    摘要:
    通过以下顺序合成了一系列的β-环亚丙基醇:(i)在环亚丙基三苯基苯基膦与适当的单保护的1,3-二羰基化合物之间的维蒂希缩合;(ii)缩醛的平滑水解(在必要的反缩醛化步骤之后),从而形成缩酮;(iii)LAH还原醛和酮(分别产生伯醇和仲醇)或用甲基锂处理酮(产生叔醇)。
    DOI:
    10.1016/s0040-4020(01)98934-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ons of the cyclopropanone hemiketal magnesium salt with some nucleophilic reagents
    作者:Jacques Salaun、Fatima Bennani、Jean Claude Compain、Antoine Fadel、Jean Ollivier
    DOI:10.1021/jo01309a012
    日期:1980.10
  • Kirmse, Wolfgang; Rode, Klaus, Chemische Berichte, 1987, vol. 120, p. 847 - 848
    作者:Kirmse, Wolfgang、Rode, Klaus
    DOI:——
    日期:——
  • Zefirov, N. S.; Kozhushkov, S. I.; Kuznetsova, T. S.,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USSR (English Translation), 1988, vol. 24, # 4, p. 605 - 610
    作者:Zefirov, N. S.、Kozhushkov, S. I.、Kuznetsova, T. S.、Lukin, K. A.、Kazimirchik, I. V.
    DOI:——
    日期:——
  • BERTRAND M.; LEANDRI G.; MEOU A., TETRAHEDRON, 1981, 37, NO 9, 1703-1710
    作者:BERTRAND M.、 LEANDRI G.、 MEOU A.
    DOI:——
    日期:——
  • FAURE R.; LEANDRI G.; MEOU A., CAN. J. CHEM., 1981, 59, NO 7, 1089-1095
    作者:FAURE R.、 LEANDRI G.、 MEOU 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