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3-(benzyl(4-(benzylamino)butyl)amino)propylcarbamate | 352710-4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3-(benzyl(4-(benzylamino)butyl)amino)propylcarbamate
英文别名
1-Z-5,10-dibenzyl-1,5,10-triazadecane
benzyl 3-(benzyl(4-(benzylamino)butyl)amino)propylcarbamate化学式
CAS
352710-41-9
化学式
C29H37N3O2
mdl
——
分子量
459.632
InChiKey
NXMKPMNUQSHDF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38
  • 重原子数:
    34.0
  • 可旋转键数:
    15.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4
  • 拓扑面积:
    53.6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腺嘌呤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两亲物的合成
    摘要:
    基于小分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两亲物可能被用作非肽类抗菌模拟物。在本文中,我们合成了基于腺嘌呤的丁氧羰基 (BOC)/叔丁基保护衍生物 ( 7 – 12 ) 和脱保护(阳离子和阴离子)两亲物 ( 1 – 6 ),它们模拟扩展的聚铵和乙二胺四乙酸类分子,分别以腐胺、亚精胺、精胺等不同多胺为模板。新合成的化合物具有1 H, 13C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这些偶联物可能有利于纳米材料的非共价功能化、靶向细菌细胞膜以及水性介质中金属离子和生物阴离子的分子识别。 图形概要 已经报道了基于腺嘌呤的 BOC/叔丁基保护衍生物 ( 7–12 ) 以及阳离子和阴离子两亲物 ( 1–6 ) 的合成和表征。
    DOI:
    10.1007/s11696-023-02705-7
  • 作为产物:
    描述:
    tert-butyl 4-(benzylamino)butylcarbamatesodium carbonate 、 magnesium sulfat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氯仿乙腈 为溶剂, 反应 55.0h, 生成 benzyl 3-(benzyl(4-(benzylamino)butyl)amino)propylcarba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包含完整的TA双酰亚胺(PBI)核作为光学报告分子的新型EDTA配体†
    摘要:
    报道了作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新型per双酰亚胺(PBI)的合成,表征和金属络合。最简单的代表,即衍生物1a,是通过收敛和直接方法合成的,而细长的衍生物1b和1c仅是通过收敛的合成途径获得的。所有这些水溶性per的新原型都是双亲性的,并具有1 H和13的特征。C-NMR光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和IR光谱。为了使我们熟悉带有树枝状楔形的PBI的溶液行为,选择了最简单的导数1a,并通过UV / Vis和荧光光谱以及zeta电位测量进行了测试。在这些分子中可以观察到光激发引起的分子内光电子转移(PET)。因此,可以想象它们作为传感器的潜在应用。模型化合物1a在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有效地配位三价金属阳离子。显着地,络合作用强烈地取决于溶液中PBI分子的聚集状态。事实上,在水中,M 3+离子的存在会触发发光超分子聚集体(准分子)的形成
    DOI:
    10.1039/c4ob01007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cationic amphiphiles
    申请人:——
    公开号:US20030229037A1
    公开(公告)日:2003-12-11
    A cationic amphiphile for facilitating transport of a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 into a cell has the structure A-F-D, in which A is a lipid anchor, D is a head group, and F is a spacer group having the structure described herein. A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transport of a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 into a cell comprises preparing a lipid mixture comprising a cationic amphiphile having structure A-F-D, preparing a lipoplex by contacting the lipid mixture with a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 and contacting the lipoplex with a cell, thereby facilitating transport of the biologically active molecule into the cell.
    一种用于促进生物活性分子进入细胞的阳离子两性分子具有结构A-F-D,其中A是脂质锚,D是头基,F是具有所述结构的间隔基团。一种促进生物活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法包括制备包含具有结构A-F-D的阳离子两性分子的脂质混合物,通过将脂质混合物与生物活性分子接触来制备脂质复合物;并将脂质复合物与细胞接触,从而促进生物活性分子进入细胞。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S)-邻甲苯基-DIPAMP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4,12-双(二苯基膦基)[2.2]对环芳烷(1,5环辛二烯)铑(I)四氟硼酸盐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4-叔丁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3-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4,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R)-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2,2''-亚环戊基双[4,5-二氢-4-(苯甲基)恶唑]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3aR,6aS)-5-氧代六氢环戊基[c]吡咯-2(1H)-羧酸酯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S,2S)-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S,2S,3R,5R)-2-(苄氧基)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3-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2,6-二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蒿油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d6 龙胆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