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enzyl (S)-2-methylbutan-3-enoate | 1242024-69-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enzyl (S)-2-methylbutan-3-enoate
英文别名
(S)-benzyl 2-methylbut-3-enoate;(S)-2-methyl-3-butenoic acid benzyl ester;benzyl (S)-2-methylbut-3-enoate;benzyl (2S)-2-methylbut-3-enoate
benzyl (S)-2-methylbutan-3-enoate化学式
CAS
1242024-69-6
化学式
C12H14O2
mdl
——
分子量
190.242
InChiKey
JBIRLORNHUWZBS-JTQLQIE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enzyl (S)-2-methylbutan-3-enoate 在 potassium osmate 、 甲基磺酰胺potassium carbonate氢化奎宁 1,4-(2,3-二氮杂萘)二醚 、 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III) 作用下, 以 叔丁醇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61%的产率得到3-hydroxy-2-methyl-γ-butyrolacton
    参考文献:
    名称:
    铜催化卤代巴豆酸酯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多功能手性多功能积木的有效合成。
    摘要:
    据报道,使用铜-TaniaPhos作为手性催化剂,α-甲基取代酯的高度对映选择性合成产率高达90%,ee高达99%。该转化证明可扩展至至少6.6 mmol(1.7 g规模)。这种转化的产物已被进一步精制为具有单个(支链酯和酸)或多个立体中心(邻位二甲基酯以及羟基或碘取代的内酯)的多功能构件。
    DOI:
    10.1002/adsc.201000109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丙酸苄酯乙烯基溴化镁 在 cobalt(II) chloride 、 lithium iodide 、 2,2'-bis[(4'S)-benzyloxazolin-2'-yl]-1,1'-biphenyl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0%的产率得到benzyl (S)-2-methylbutan-3-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钴-异双唑啉催化的α-溴酯与烯基格氏试剂的对映选择性交叉偶联。
    摘要:
    已经开发出有机卤化物与烯基格氏试剂的第一催化不对称熊田交叉偶联反应。用钴-双恶唑啉催化剂促进反应,得到各种α-烷基-β,γ-不饱和酯,其具有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和中等至良好的收率(≤95%ee和≤82%收率)。研究了使用这种方法的加利福尼亚红标信息素的形式合成,并进行了自由基时钟实验。
    DOI:
    10.1021/acs.orglett.0c015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不对称合成手性烯酸酯的方法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公开号:CN110483289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烯酸酯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双噁唑啉手性配体与钴催化的外消旋的2‑卤代羧酸酯与烯基格氏试剂的不对称Kumada交叉偶联反应,直接在酯的α位引入烯基,合成手性烯酸酯。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反应产率较好(up to80%yield),产物光学纯度高(up to 93%ee)等优点。
  • 一种不对称合成木槿曼粉蚧性信息素的方法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公开号:CN115710180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本发明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的不对称合成木槿曼粉蚧性信息素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双噁唑啉/Co(II)催化的乙烯格氏试剂与溴代丙酸苄酯的不对称Kumada偶联反应,制得烯酸苄酯4,然后经Pd/C催化氢化,制得(S)‑2‑甲基丁酸(5);再利用(R)‑4‑苯基噁唑烷‑2‑酮(7)为手性助剂,与原位生成的3‑甲基‑2‑丁烯酸酐反应,制得噁唑烷酮酰胺8,接着与3‑甲基‑1‑溴‑2‑丁烯(9)发生反应,制得异戊烯基噁唑烷酮酰胺10,然后利用LiAlH4还原得到(R)‑薰衣草醇,最后与(S)‑2‑甲基丁酸发生反应制得木槿曼粉蚧性信息素,即(S)‑2‑甲基丁酸(R)‑薰衣草酯(1)。本发明利用钴催化的不对称Kumada偶联反应构建羧酸部分的手性甲基,利用Evans手性诱导法构建醇部分的手性异戊烯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合成路线简捷等优势。
  • Cobalt-Bisoxazoline-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Cross-Coupling of α-Bromo Esters with Alkenyl Grignard Reagents
    作者:Yun Zhou、Lifeng Wang、Gucheng Yuan、Shikuo Liu、Xiao Sun、Chaonan Yuan、Yuxiong Yang、Qinghua Bian、Min Wang、Jiangchun Zhong
    DOI:10.1021/acs.orglett.0c01557
    日期:2020.6.5
    cobalt-bisoxazoline catalyst and afforded various α-alkyl-β,γ-unsaturated esters with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ties and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95% ee and ≤82% yields). The formal synthesis of the California red scale pheromone using this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and radical clock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已经开发出有机卤化物与烯基格氏试剂的第一催化不对称熊田交叉偶联反应。用钴-双恶唑啉催化剂促进反应,得到各种α-烷基-β,γ-不饱和酯,其具有优异的对映选择性和中等至良好的收率(≤95%ee和≤82%收率)。研究了使用这种方法的加利福尼亚红标信息素的形式合成,并进行了自由基时钟实验。
  • Copper-Catalyzed Asymmetric Allylic Alkylation of Halocrotonates: Efficient Synthesis of Versatile Chiral Multifunctional Building Blocks
    作者:Tim den Hartog、Beatriz Maciá、Adriaan J. Minnaard、Ben L. Feringa
    DOI:10.1002/adsc.201000109
    日期:——
    The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α‐methyl‐substituted esters is reported in up to 90% yield and up to 99% ee using copper‐TaniaPhos as chiral catalyst. The transformation proved scalable to at least 6.6 mmol (1.7 g scale). The product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have been further elaborated to multifunctional building blocks with a single (branched esters and acids) or multiple stereogenic centers
    据报道,使用铜-TaniaPhos作为手性催化剂,α-甲基取代酯的高度对映选择性合成产率高达90%,ee高达99%。该转化证明可扩展至至少6.6 mmol(1.7 g规模)。这种转化的产物已被进一步精制为具有单个(支链酯和酸)或多个立体中心(邻位二甲基酯以及羟基或碘取代的内酯)的多功能构件。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