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氟丁酸 | 462-23-7

中文名称
4-氟丁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fluorobutanoic acid
英文别名
4-fluorobutyric acid;4-Fluor-buttersaeure
4-氟丁酸化学式
CAS
462-23-7
化学式
C4H7FO2
mdl
——
分子量
106.097
InChiKey
BDXSWIQVLYXSSU-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20°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0753 (estimate)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甲醇(少许)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15900090

SDS

SDS:b3606422a3c4f0cb8394047d66f1fb39
查看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4-氟丁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4-Fluorobutyric acid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462-23-7
分子式: C 4 H 7 FO 2
分子量: 106.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 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4-氟丁酸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氟乙酸的中毒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混合型反应为主,中毒后先有呕吐、过度流涎、麻木感、精神恍惚、恐惧感、肌束颤动、视力障碍等,病人可因心跳骤停、窒息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4-氟丁酸比氟乙酸毒性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剧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化物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无资料
自燃温度(℃):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油状液体。
pH:
熔点(℃):
沸点(℃): 78-79(0.8kPa)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0.8(78-79℃)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 4 H 7 FO 2
分子量: 106.10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比氟乙酸(高毒类)的毒性大。 LD50:0.65mg/kg(小鼠腹腔内)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4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4-氟丁酸甲酯 4-fluoro-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406-20-2 C5H9FO2 120.124
    丁酸 butyric acid 107-92-6 C4H8O2 88.1063
    4-氟-1-丁醇 4-fluoro-1-butanol 372-93-0 C4H9FO 92.1133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4-氟丁酸甲酯 4-fluoro-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406-20-2 C5H9FO2 120.124
    —— 2-Bromo-4-fluorobutanoic acid 16652-34-9 C4H6BrFO2 184.99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Toxic Fluorine Compounds. X.1 ι-Fluorocarboxylic Acid Chlorides, Anhydrides, Amides, and Anilides
    摘要:
    DOI:
    10.1021/jo01114a017
  • 作为产物:
    描述:
    戊二酸氢氧化钾 、 fluorin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生成 4-氟丁酸
    参考文献:
    名称:
    Aqueous fluorin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salts
    摘要:
    DOI:
    10.1021/jo01260a04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申请人:——
    公开号:US20040044203A1
    公开(公告)日:2004-03-04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compounds of formula I 1 and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s thereof. The formula I compounds inhibit tyrosine kinase enzymes thereby making them useful as anti-cancer agents. The formula I compounds are also use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other diseases which can be treated by inhibiting tyrosine kinase enzymes.
    本发明提供了公式I1的化合物及其药用盐。公式I化合物抑制酪氨酸激酶酶,因此可用作抗癌剂。公式I化合物还可用于治疗其他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激酶酶来治疗的疾病。
  •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fluoro-substituted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with anti-hypertension activities
    作者:Zhuo Wu、Ming-Bao Xia、D. Bertsetseg、Yan-Hui Wang、Xiao-Lu Bao、Wei-Bo Zhu、Tao-Xu、Pei-Ran Chen、He-Sheng Tang、Yi-Jia Yan、Zhi-Long Chen
    DOI:10.1016/j.bioorg.2020.104042
    日期:2020.8
    A series of new fluoro-substituted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pharmacologically evaluated. All the target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NMR, 13CNMR, mass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biological evaluation showed that most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displayed nanomolar affinity to the angiotensin II type 1 (AT1) receptor and could decrease blood pressure efficiently
    设计,合成和药理学评估了一系列新的氟取代的苯并咪唑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 HNMR,13 C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生物学评估表明,大多数合成化合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管紧张素II 1型(AT 1)受体均具有纳摩尔浓度的亲和力,并且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口服后10 g / kg的平均血压(MBP)的最大响应降低了74.5±3.5 mmHg(1g)和69.2±0.9 mmHg(2a),并且降压作用持续超过24 h,其效果均优于氯沙坦和替米沙坦。所以,化合物1g和2a可能被视为潜在的抗高血压药物候选者。
  • 用于水合肼检测的V型香豆素荧光探针及其 制备方法
    申请人:福州大学
    公开号:CN110483542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本发明属于荧光探针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合肼检测的V型香豆素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在紫外光激发下,该探针化合物本身没有荧光,但当其与水合肼作用时,可发生卤代丁酸脂链的取代环化反应,使探针发出黄色的荧光,从而实现对水合肼的检测。经验证,该荧光探针对水合肼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很高的灵敏性,能在复杂环境中对水合肼实现响应,是一类优异的“Turn‑on”型荧光探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EN] PYRAZOLINE DIHYDROQUINOLONE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USES<br/>[FR] PYRAZOLINE DIHYDROQUINOLONES, COMPOSITIONS PHARMACEUTIQUES ET UTILISATIONS
    申请人:UNIV EMORY
    公开号:WO2014210456A1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This disclosure relates to pyrazoline dihydroquinolone derivative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and uses. In certain embodiments, the compounds are selective NMDA receptor inhibitors and are useful in therapeutic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In certain embodiments, this disclosure relates to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a compound of the following formula: Formula (I) or salts, esters, or prodrugs thereof, as provided herein.
    这一披露涉及吡唑啉二氢喹啉衍生物、药物组合物和用途。在某些实施例中,这些化合物是选择性NMDA受体抑制剂,并且在相关的治疗方法中具有用途。在某些实施例中,这一披露涉及包含以下式的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式(I)或其盐、酯或前药。
  • Fluor-Derivate biogener aliphatischer Aminosäuren
    作者:Hans Lettré、Uwe Wölcke
    DOI:10.1002/jlac.19677080108
    日期:1967.11.21
    Es werden Synthesen von DL-γ.γ′-Difluor-valin (6), DL-δ.δ′-Difluor-leucin (13) und DL-γ-Fluor-(allo)threonin (18) beschrieben. Die Darstellungen der bereits bekannten DL-2-Amino-4-fluor-buttersäure (21) und des DL-β-Fluor-alanins (27) sind verbessert worden. Das Dipeptid DL-β-Fluor-alanyl-L-leucin (30) wird dargestellt.
    描述了DL-γ.γ′-二氟缬氨酸(6),DL-δ.δ′-二氟亮氨酸(13)和DL-γ-氟(allo)苏氨酸(18)的合成。已知的DL-2-氨基-4-氟丁酸(21)和DL-β-氟丙氨酸(27)的表示已得到改进。显示了二肽DL-β-氟-丙氨酰基-L-亮氨酸(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