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1,3-benzodioxol-5-yl)-N-(1-methylethyl)-2-propen-amide | 16873-8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1,3-benzodioxol-5-yl)-N-(1-methylethyl)-2-propen-amide
英文别名
2-Propenamide, 3-(1,3-benzodioxol-5-yl)-N-(1-methylethyl)-;3-(1,3-benzodioxol-5-yl)-N-propan-2-ylprop-2-enamide
3-(1,3-benzodioxol-5-yl)-N-(1-methylethyl)-2-propen-amide化学式
CAS
16873-87-3
化学式
C13H15NO3
mdl
MFCD00705531
分子量
233.267
InChiKey
XZJQSCOWGBTZF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07
  • 拓扑面积:
    47.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甲基马来酰亚胺3-(1,3-benzodioxol-5-yl)-N-(1-methylethyl)-2-propen-amide 在 silver hexafluoroantimonate 、 dichloro(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rhodium (III) dimer三甲基乙酸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35%的产率得到(E)-3-(benzo[d][1,3]dioxol-5-yl)-N-isopropyl-3-(1-methyl-2,5-dioxopyrrolidin-3-ylidene)propan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催化下丙烯酰胺和马来酰亚胺的交叉偶联:受控的烯烃迁移
    摘要:
    描述了缺电子的丙烯酰胺与马来酰亚胺的铑(III)催化的直接交叉偶联反应。该协议显示了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和高效率,这为获得高度取代的琥珀酰亚胺提供了新的机会。根据丙烯酰胺的取代基位置和反应条件,获得具有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烯烃迁移产物。
    DOI:
    10.1021/acs.orglett.6b0090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ross-Coupling of Acrylamides and Maleimides under Rhodium Catalysis: Controlled Olefin Migration
    作者:Satyasheel Sharma、Sang Hoon Han、Yongguk Oh、Neeraj Kumar Mishra、Suk Hun Lee、Joa Sub Oh、In Su Kim
    DOI:10.1021/acs.orglett.6b00909
    日期:2016.6.3
    The rhodium(III)-catalyzed direct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electron-deficient acrylamides with maleimides is described. This protocol displays broad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and high efficiency, which offers a new opportunity to access highly substituted succinimides. Dependent on the substituent positions of acrylamides and reaction conditions, olefin migrated products were obtained with high
    描述了缺电子的丙烯酰胺与马来酰亚胺的铑(III)催化的直接交叉偶联反应。该协议显示了广泛的官能团耐受性和高效率,这为获得高度取代的琥珀酰亚胺提供了新的机会。根据丙烯酰胺的取代基位置和反应条件,获得具有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烯烃迁移产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