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moc-RGDS | 1354651-49-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moc-RGDS
英文别名
——
Fmoc-RGDS化学式
CAS
1354651-49-2
化学式
C30H37N7O10
mdl
——
分子量
655.665
InChiKey
OCWORLGXQBGRFK-VABKMULX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21
  • 重原子数:
    47.0
  • 可旋转键数:
    17.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7
  • 拓扑面积:
    282.36
  • 氢给体数:
    10.0
  • 氢受体数:
    9.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Fmoc-甘氨酸 、 Fmoc-Ser(tBu)-Wang resin 、 Fmoc-L-天冬氨酸 beta-叔丁酯Fmoc-Pbf-L-精氨酸哌啶1-羟基苯并三唑 、 O-(1H-benzotriazol-1-yl)-N,N,N',N'-tetramethylur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N,N-二异丙基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67h, 生成 Fmoc-RGDS
    参考文献:
    名称:
    Self-assembly of Fmoc-tetrapeptides based on the RGDS cell adhesion motif
    摘要:
    对两种Fmoc(Fmoc=N-(芴基)-9-甲氧羰基)四肽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进行了研究,它们分别包含来自纤维蛋白的RGDS细胞粘附基序或打乱的序列GRDS。疏水的Fmoc单元赋予分子两亲性,并引入芳香族堆积相互作用。圆二色性和FTIR光谱显示,两种低浓度肽的自组装主要由Fmoc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尽管Fmoc-GRDS在比Fmoc-RGDS更低的浓度下显示出β-片层特征。纤维X射线衍射表明,两种肽在足够高的浓度下形成β-片层。Fmoc-GRDS的线性二色性实验揭示了强烈的排列效应。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显示,两种样品形成的纤维直径约为10纳米。两种Fmoc四肽在足够高的浓度下形成自支撑水凝胶。动态剪切流变仪能够测量Fmoc-GRDS水凝胶的模量,然而,观察到Fmoc-RGDS水凝胶出现收缩现象,其剪切稳定性明显较差。分子动力学计算机模拟考虑了包含7个和21个Fmoc-RGDS或Fmoc-GRDS分子的系统的平行和反平行β-片层构象,结果从分子间
    DOI:
    10.1039/c1sm06550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ierarchical supramolecular hydrogels: self-assembly by peptides and photo-controlled release <i>via</i> host–guest interaction
    作者:Chih-Wei Chu、Bart Jan Ravoo
    DOI:10.1039/c7cc07859e
    日期:——
    A hierarchical supramolecular hydrogel was self-assembled from a Fmoc-RGDS tetrapeptide and showed photo-controlled release directed by host–guest interaction. Multiple payloads, including vesicles, were successively released from a single peptide hydrogel.
    分层的超分子凝胶是由Fmoc-RGDS四肽自组装而成的,显示出受主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光控释放。从单个肽凝胶中连续释放出多种有效载荷,包括囊泡。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