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henylbutane 1,3-dione mono-S-methylisothiosemicarbazone | 160519-44-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henylbutane 1,3-dione mono-S-methylisothiosemicarbazone
英文别名
benzoylacetone-S-methylisothiosemicarbazone;methyl N'-[(4-oxo-4-phenylbutan-2-ylidene)amino]carbamimidothioate
phenylbutane 1,3-dione mono-S-methylisothiosemicarbazone化学式
CAS
160519-44-8
化学式
C12H15N3OS
mdl
——
分子量
249.337
InChiKey
VSJXMIAFMSISG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83.5±44.0 °C(Predicted)
  • 密度:
    1.16±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93.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henylbutane 1,3-dione mono-S-methylisothiosemicarbazonenickel(II) acetate tetrahydrate5-(phenylazo)salicylaldehyde 在 triethylamin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88%的产率得到[8-(2'-oxy-5'-phenylaza-phenyl)-3-methyl-1-phenyl-6-thiomethyl-1-one-4,5,7-triazaocta-1,3,5,7-tetraenato-(-)-2'-olato-(-)-O,O',N4,N7]nickel(II)
    参考文献:
    名称:
    结构,光谱,电场引起的二次谐波以及Ni(II),Cu(II),Zn(II)和VO(II)与S-甲基异硫代氨基脲衍生物的[N2O2]不对称席夫碱配合物的理论研究。
    摘要:
    Ni(II),Cu(II),Zn(II)和VO(II)的新不对称[N2O2]四齿Schiff碱配合物是通过四齿前体1-苯基丁烷-1,3-二酮单-的模板缩合反应合成的S-甲基异硫半脲与邻羟基苯甲醛或其5-苯基偶氮衍生物。它们的特征在于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电子自旋共振,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磁测量。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同步加速器辐射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其中五个的晶体结构。这些化合物的特点是热稳定性高。它们的分解温度范围为240至310摄氏度。发现具有苯基偶氮取代基的配合物具有较大的二阶非线性光学(NLO)响应,由溶液相直流电场感应的二次谐波的产生和理论上随时间变化的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确定。发现分子超极化率以Zn(II)> Cu(II)> Ni(II)约VO(II)的顺序降低。通过分析其紫外-可见光谱显示了金属在确定配合物的NLO性质方面的积极作用,该光谱揭示了金属与配体(在封闭壳
    DOI:
    10.1021/ic062035r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Oxovanadium(IV) complexes with tetradentate thiosemicarbazon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ticancer enzyme inhibition and in vitro cytotoxicity on breast cancer cells
    摘要:
    DOI:
    10.1016/j.poly.2021.11519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eovac; Iveges; Szecsenyi, 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1997, vol. 50, # 3, p. 431 - 440
    作者:Leovac、Iveges、Szecsenyi、Tomor、Pokol、G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