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phenylazanediyl)bis(pyridine-6,2-diyl))bis(ethan-1-one) | 1431318-5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phenylazanediyl)bis(pyridine-6,2-diyl))bis(ethan-1-one)
英文别名
——
1,1'-((phenylazanediyl)bis(pyridine-6,2-diyl))bis(ethan-1-one)化学式
CAS
1431318-53-4
化学式
C20H17N3O2
mdl
——
分子量
331.374
InChiKey
BWKURSVHVLAMH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5
  • 重原子数:
    25.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63.1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phenylazanediyl)bis(pyridine-6,2-diyl))bis(ethan-1-one)盐酸羟胺sodium acetate 作用下, 生成 (1E,1′E)-1,1′-((phenylazanediyl)bis(pyridine-6,2-diyl))bis(ethan-1-one)dioxime
    参考文献:
    名称:
    二级配位层质子交换位点钴分子络合物催化四电子还原氧为水
    摘要:
    控制 4e – /4H +氧还原相对于 2e – /2H +还原的选择性是制造用于燃料电池阴极的高效催化剂的关键挑战。细胞色素 c 氧化酶 (C c O)活性位点上的酪氨酸残基已被证明可以控制氢原子转移反应和 Fe-O-O-Cu 部分的 O-O 键裂解生成水。在由卟啉衍生物支持的几个小分子铁络合物中,研究表明,二级配位层质子化位点的存在在指导氧还原反应 (ORR) 的选择性和速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单核 Co III双吡啶双肟配体的复合物( 1 ),其中肟位点可以参与可逆质子交换反应。在缓冲水溶液和含有三氟乙酸的乙腈中研究了1的电催化 ORR作为质子源。我们观察到,在 0.1 M 磷酸盐缓冲溶液 (PBS) 中,1对 4e – /4H +在 pH 4 下O 2的还原具有选择性,并且选择性随着缓冲介质 pH 值的增加而降低,产生约。75% H 2 O,pH 7。然而,在
    DOI:
    10.1021/acscatal.3c0082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发射性Bi(II)与四齿双(吡啶并吡唑酸酯)螯合物
    摘要:
    通过在吡啶基片段的6位上连接两个齿状3-(三氟甲基)-5-(2-吡啶基)吡唑螯合物与苯酰胺基附接物来组装四齿双(吡啶基吡唑酸酯)螯合物L。然后将该螯合物用于合成三种(II)配合物,即[Os(L)(CO)2 ](4),[Os(L)(PPh 2 Me)2 ](5)和[ Os(L)(PPhMe 2)2 ](6)。在4和5上进行了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以揭示L螯合物的键合排列。膦取代的衍生物51和2在溶液和固态中均具有高发射率,并且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测量和讨论。为了应用,还进行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制造和分析。使用5和6作为掺杂剂的OLED表现出饱和的红色发射,其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9.8%和9.4%,这比使用[Ir(piq)3 ]作为红色发射参考样品的器件要高。此外,出于文档目的,在800 mA·cm –2(11.6 V)和12900 cd·m的情况下,5和6也实现了19540
    DOI:
    10.1021/ic302829e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of Internal Electrostatic Fields Created by Alkaline Earth Metal Ions Poised over Secondary Coordination Sphere of Molecular Iron Complexes
    作者:Aakash Santra、Geetika Gupta、Bhramar Biswas、Avijit Das、Dibyajyoti Ghosh、Sayantan Paria
    DOI:10.1021/acs.inorgchem.3c00648
    日期:2023.6.26
    in 1 and 12M complexes. The first-principles-based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s further revealed the impact of M2+ on stabilizing 3d-orbitals of Fe. The distortion in Laplacian distribution (∇2ρ(r)) of electron density around M2+ also indicates the possibility of having Fe–M interactions in these complexes. The absence of a bond critical point between FeIII and M2+ ions in the 12M complexes indicates dominant
    了解反应中心周围局部电场对酶和分子催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此,我们通过实验和计算研究探索了Fe III (Cl) 络合物中 Fe 周围碱土属离子 (M 2+ = Mg 2+、 Ca 2+、 Sr 2+和 Ba 2+ ) 施加的静电场。通过X射线晶体学和不同的光谱技术合成并表征了M 2+配位双核Fe III (Cl)配合物( 1 2 M)。EPR 和磁矩测量表明存在高自旋 Fe III中心位于1 2 M 复合物中。电化学研究表明,与1相比, 1 2 M 复合物中的Fe III /Fe II还原电位值发生阳极移动。同样,XPS 数据中的 2p 3/2和 2p 1/2峰在1 2 M 配合物中发生正向移动,表明氧化还原惰性属离子使 Fe III更具电正性。然而,在1和1 2中观察到紫外可见光谱中几乎相似的 λ max值M复合物。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模拟进一步揭示了M 2+对稳定Fe 3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