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but-1-en-3-ynyl]cyclopentane | 1160493-4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but-1-en-3-ynyl]cyclopentane
英文别名
——
[(E)-but-1-en-3-ynyl]cyclopentane化学式
CAS
1160493-46-8
化学式
C9H12
mdl
——
分子量
120.194
InChiKey
LYOPAFJSWVROGG-ZZXKWVI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2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6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rt-butyl (1SR,2SR,3RS,4RS)-2-[(4-bromophenyl)sulfonyl]-3-[(2-naphthylmethyl)amino]-7-azabicyclo[2.2.1]heptane-7-carboxylate 、 [(E)-but-1-en-3-ynyl]cyclopentane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copper(l) iodide 作用下, 以 二乙胺 为溶剂, 反应 15.0h, 以81 mg的产率得到tert-butyl (1SR,2SR,3RS,4RS)-2-{[4-((3E)-4-cyclopentylbut-3-ene-1-yn-1-yl)phenyl]sulfonyl}-3-[(2-naphthylmethyl)amino]-7-azabicyclo[2.2.1]heptane-7-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外-3-氨基-7-氮杂双环[2.2.1]庚烷作为一类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两个结合口袋的探索
    摘要:
    引起疟疾的疟原虫的耐药菌株日益流行,因此有必要开发抑制新生化靶标的治疗剂。我们在此描述了一类靶向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称为血浆蛋白酶)的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体外评估。标题化合物具有 7-氮杂降冰片烷骨架,具有外氨基功能,旨在与天冬氨酸蛋白酶的催化二元组相互作用,同时提供载体,用于连接靶向瓣和 S1/S3 结合口袋的结合元件。酶活性位点。它们的合成利用了胺与双环乙烯基砜的无溶剂和高度非对映选择性共轭加成。基于芳基砜鲜为人知的构象偏好的结构优化产生了这一新类别中最有效的抑制剂。体外试验表明,标题化合物能够有效 (IC50 ≥ 10 nM) 抑制血浆蛋白酶,同时仍然是密切相关的人类酶组织蛋白酶 D 和 E 的相对较弱的抑制剂。 瓣袋的理想占据对两种效力都至关重要和对人类蛋白酶的选择性。合成了不同官能化的化合物,以获得对该腔的分子识别特性的新见解。(© Wiley-VCH Verlag GmbH &
    DOI:
    10.1002/ejoc.200801184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外-3-氨基-7-氮杂双环[2.2.1]庚烷作为一类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两个结合口袋的探索
    摘要:
    引起疟疾的疟原虫的耐药菌株日益流行,因此有必要开发抑制新生化靶标的治疗剂。我们在此描述了一类靶向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称为血浆蛋白酶)的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和体外评估。标题化合物具有 7-氮杂降冰片烷骨架,具有外氨基功能,旨在与天冬氨酸蛋白酶的催化二元组相互作用,同时提供载体,用于连接靶向瓣和 S1/S3 结合口袋的结合元件。酶活性位点。它们的合成利用了胺与双环乙烯基砜的无溶剂和高度非对映选择性共轭加成。基于芳基砜鲜为人知的构象偏好的结构优化产生了这一新类别中最有效的抑制剂。体外试验表明,标题化合物能够有效 (IC50 ≥ 10 nM) 抑制血浆蛋白酶,同时仍然是密切相关的人类酶组织蛋白酶 D 和 E 的相对较弱的抑制剂。 瓣袋的理想占据对两种效力都至关重要和对人类蛋白酶的选择性。合成了不同官能化的化合物,以获得对该腔的分子识别特性的新见解。(© Wiley-VCH Verlag GmbH &
    DOI:
    10.1002/ejoc.20080118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