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azidohexyl 2,3,6,2',3',4',6'-hepta-O-acetyl-β-lactoside | 153253-35-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azidohexyl 2,3,6,2',3',4',6'-hepta-O-acetyl-β-lactoside
英文别名
6-azidohexyl β-lactoside per-O-acetate
6-azidohexyl 2,3,6,2',3',4',6'-hepta-O-acetyl-β-lactoside化学式
CAS
153253-35-1
化学式
C32H47N3O18
mdl
——
分子量
761.734
InChiKey
BYOFHZTZFLDDAO-TZDACTG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9
  • 重原子数:
    53.0
  • 可旋转键数:
    19.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8
  • 拓扑面积:
    269.7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9.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azidohexyl 2,3,6,2',3',4',6'-hepta-O-acetyl-β-lactosidesodium methyl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93.4 %的产率得到6-azidohexanyl-4-O-(β-D-galact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唾液酸-α2,3-乳糖苷功能化 BSA 偶联物的化学酶合成抑制流感感染
    摘要:
    流感仍然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威胁,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对于对抗新出现的耐药流感毒株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道了唾液酸乳糖基 (TS)-牛血清白蛋白 (BSA) 偶联物作为流感病毒的潜在多价抑制剂的合成和评价。通过化学酶方法高效制备关键三糖组分 TS,然后通过菌株促进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与二苯并环辛炔修饰的 BSA 偶联。生物物理和生化分析,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温滴定量热法、血凝抑制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表明 TS-BSA 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蛋白以及完整病毒粒子颗粒具有很强的结合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TS-BSA 对病毒的进入和释放表现出有效的抑制活性,可防止细胞培养中的细胞病变效应。这种多价呈递策略突出了基于糖簇的抗病毒药物在对抗流感和其他耐药病毒株方面的潜力。
    DOI:
    10.1016/j.ejmech.2024.11663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唾液酸-α2,3-乳糖苷功能化 BSA 偶联物的化学酶合成抑制流感感染
    摘要:
    流感仍然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威胁,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对于对抗新出现的耐药流感毒株至关重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道了唾液酸乳糖基 (TS)-牛血清白蛋白 (BSA) 偶联物作为流感病毒的潜在多价抑制剂的合成和评价。通过化学酶方法高效制备关键三糖组分 TS,然后通过菌株促进的叠氮化物-炔烃环加成反应与二苯并环辛炔修饰的 BSA 偶联。生物物理和生化分析,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温滴定量热法、血凝抑制和神经氨酸酶抑制,表明 TS-BSA 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蛋白以及完整病毒粒子颗粒具有很强的结合亲和力。值得注意的是,TS-BSA 对病毒的进入和释放表现出有效的抑制活性,可防止细胞培养中的细胞病变效应。这种多价呈递策略突出了基于糖簇的抗病毒药物在对抗流感和其他耐药病毒株方面的潜力。
    DOI:
    10.1016/j.ejmech.2024.11663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is(β-lactosyl)-[60]fullerene as novel class of glycolipids useful for the detection and the decontamination of biological toxins of the <i>Ricinus communis</i> family
    作者:Hirofumi Dohi、Takeru Kanazawa、Akihiro Saito、Keita Sato、Hirotaka Uzawa、Yasuo Seto、Yoshihiro Nishida
    DOI:10.3762/bjoc.10.155
    日期:——

    Glycosyl-[60]fullerenes were first used as decontaminants against ricin, a lactose recognition proteotoxin in the Ricinus communis family. A fullerene glycoconjugate carrying two lactose units was synthesized by a [3 + 2]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C60 and the azide group in 6-azidohexyl β-lactoside per-O-acetate. A colloidal aqueous solution with brown color was prepared from deprotected bis(lactosyl)-C60 and was found stable for more than 6 months keeping its red color. Upon mixing with an aqueous solution of Ricinus communis agglutinin (RCA120), the colloidal solution soon caused precipitations, while becoming colorless and transparent. In contrast, a solution of concanavalin A (Con A) caused no apparent change, indicating that the precipitation was caused specifically by carbohydrate–protein interactions. This notable phenomenon was quantified by means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and th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detection and decontamination of the deadly biological toxin in the Ricinus communis family.

    糖基化[60]富勒烯首次被用作对蓖麻毒素的污染剂,蓖麻属中的一种乳糖识别蛋白毒素。通过C60和6-azidohexyl β-lactoside per-O-acetate中的偶氮基团之间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携带两个乳糖单位的富勒烯糖共轭物。从去保护的双(乳糖基)-C60制备了棕色胶体溶液,并发现其保持红色稳定超过6个月。与蓖麻凝集素(RCA120)的溶液混合后,胶体溶液很快引起沉淀,同时变成无色透明。相反,卡纳瓦林A(Con A)的溶液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沉淀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相互作用引起的。这个显著的现象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了量化,并讨论了在蓖麻属中检测和清除致命的生物毒素的结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