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ferrous succinate | 10030-9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ferrous succinate
英文别名
iron(II) succinate;iron succinate;butanedioate;iron(2+)
ferrous succinate化学式
CAS
10030-90-7
化学式
C4H4O4*Fe
mdl
——
分子量
171.92
InChiKey
MDXRFOWKIZPNTA-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4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8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ADMET

吸收、分配和排泄
  • 吸收
吸收效率取决于盐的形式、给药量、给药方案和储备的大小。储备正常的受试者可以吸收10%到35%的剂量。而缺的人可能会吸收高达95%的剂量。
The efficiency of absorption depends on the salt form, the amount administered, the dosing regimen and the size of iron stores. Subjects with normal iron stores absorb 10% to 35% of an iron dose. Those who are iron deficient may absorb up to 95% of an iron dose.
来源:DrugBank

SDS

SDS:859a6132329ce60613d8394777de2cc3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用途

琥珀酸亚铁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缺性贫血。

不良反应
  1. 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及便秘。
  2. 琥珀酸亚铁会减少肠蠕动,导致便秘,并可能引起黑便。
药理作用

元素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会导致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减少,从而使红细胞变小,携氧能力下降,形成缺性贫血。口服琥珀酸亚铁可补充体内元素,纠正缺性贫血。

注意事项
  1. 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特别是未经治疗的尿路感染者应禁用。
  2. 负荷过高、血色病或含血黄素沉着症患者不宜使用。
  3. 非缺性贫血(如地中海贫血)患者禁止服用。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琥珀酸亚铁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申请人:王峰
    公开号:CN10566943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琥珀酸亚铁的制备方法,将六琥珀酸与四水合氯化亚铁分别溶于二次蒸馏中得到无色的六琥珀酸溶液和黄绿色的四水合氯化亚铁溶液,将四水合氯化亚铁溶液缓慢加入六琥珀酸溶液中,再加入二次蒸馏至100ml,100℃下加热回流搅拌;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抽滤、洗涤得到粗产品,经三次重结晶后得到产品,将产品放入烘箱内干燥。
  • Clermont, Ph. de, Comptes Rendus Hebdomadaires des Seance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 1879, vol. 88, p. 973 - 973
    作者:Clermont, Ph. de
    DOI:——
    日期:——
  • Clermont, Ph. de, 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 de France, 1879, vol. 31 {2}, p. 483
    作者:Clermont, Ph. de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Fe: MVol.B2, 22, page 360 - 362
    作者: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1R,2R)-2-[[[3,5-双(叔丁基)-2-羟基苯基]亚甲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苄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4R)-Boc-4-环己基-吡咯烷-2-羧酸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N,3,3-三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5R,6R)-5-(1-乙基丙氧基)-7-氧杂双环[4.1.0]庚-3-烯-3-羧酸乙基酯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1-6)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