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chlorophenyl)(1-methylpiperidin-4-yl)methanone | 799828-29-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chlorophenyl)(1-methylpiperidin-4-yl)methanone
英文别名
(3-Chlorophenyl)-(1-methylpiperidin-4-yl)methanone
(3-chlorophenyl)(1-methylpiperidin-4-yl)methanone化学式
CAS
799828-29-8
化学式
C13H16ClNO
mdl
——
分子量
237.729
InChiKey
SSPLPJPTMIRVP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44.3±37.0 °C(Predicted)
  • 密度:
    1.15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6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chlorophenyl)(1-methylpiperidin-4-yl)methanone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硫酸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甲醇 为溶剂, 生成 (±)-2-(3-chlorophenyl)-1'-methylspiro[indoline-3,4'-piper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曼氏血吸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SmHDAC8)抑制剂作为多阶段抗血吸虫病药物的筛选和表型表征。
    摘要:
    血吸虫病(也称为bilharzia)是一种由血吸虫属的蠕虫引起的被忽视的热带病。该病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地方病,那里的中间寄生虫宿主蜗牛感染了水。超过8亿人生活在流行地区,超过2亿人被感染并需要治疗。吡喹酮(PZQ)是血吸虫病治疗和传播控制的首选药物,对所有临床相关血吸虫物种的成虫均安全且非常有效。不幸的是,它对未成熟的幼虫无效。因此,它不能防止再次感染。此外,由于在如此庞大的人口中广泛使用单一药物,导致产生和传播耐药性的风险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需要开展旨在鉴定单独使用或与PZQ结合使用的新药的研究。曼氏血吸虫组蛋白脱乙酰基酶8(SmHDAC8)是I类依赖锌的HDAC,在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均大量表达,因此代表了有趣的药物发现靶标。通过虚拟筛选和选定命中的表型表征,我们发现了两种主要化学类别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存在与螺螺二氢吲哚或三环噻吩并[3,2-b]吲哚核偶联的基于异羟肟酸酯的金
    DOI:
    10.1021/acsinfecdis.9b0022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曼氏血吸虫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SmHDAC8)抑制剂作为多阶段抗血吸虫病药物的筛选和表型表征。
    摘要:
    血吸虫病(也称为bilharzia)是一种由血吸虫属的蠕虫引起的被忽视的热带病。该病是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地方病,那里的中间寄生虫宿主蜗牛感染了水。超过8亿人生活在流行地区,超过2亿人被感染并需要治疗。吡喹酮(PZQ)是血吸虫病治疗和传播控制的首选药物,对所有临床相关血吸虫物种的成虫均安全且非常有效。不幸的是,它对未成熟的幼虫无效。因此,它不能防止再次感染。此外,由于在如此庞大的人口中广泛使用单一药物,导致产生和传播耐药性的风险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需要开展旨在鉴定单独使用或与PZQ结合使用的新药的研究。曼氏血吸虫组蛋白脱乙酰基酶8(SmHDAC8)是I类依赖锌的HDAC,在其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均大量表达,因此代表了有趣的药物发现靶标。通过虚拟筛选和选定命中的表型表征,我们发现了两种主要化学类别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存在与螺螺二氢吲哚或三环噻吩并[3,2-b]吲哚核偶联的基于异羟肟酸酯的金
    DOI:
    10.1021/acsinfecdis.9b0022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P1626044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 Harnessing the Role of HDAC6 in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Design, Synthesis,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Potent Inhibitors
    作者:Giuseppe Campiani、Caterina Cavella、Jeremy D. Osko、Margherita Brindisi、Nicola Relitti、Simone Brogi、A. Prasanth Saraswati、Stefano Federico、Giulia Chemi、Samuele Maramai、Gabriele Carullo、Benedikt Jaeger、Alfonso Carleo、Rosaria Benedetti、Federica Sarno、Stefania Lamponi、Paola Rottoli、Elena Bargagli、Carlo Bertucci、Daniele Tedesco、Daniel Herp、Johanna Senger、Giovina Ruberti、Fulvio Saccoccia、Simona Saponara、Beatrice Gorelli、Massimo Valoti、Breándan Kennedy、Husvinee Sundaramurthi、Stefania Butini、Manfred Jung、Katy M. Roach、Lucia Altucci、Peter Bradding、David W. Christianson、Sandra Gemma、Antje Prasse
    DOI:10.1021/acs.jmedchem.1c00184
    日期:2021.7.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