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methyl 3-oxo-3-(2-vinylphenyl)propanoate | 1323307-65-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methyl 3-oxo-3-(2-vinylphenyl)propanoate
英文别名
——
(E)-methyl 3-oxo-3-(2-vinylphenyl)propanoate化学式
CAS
1323307-65-8
化学式
C12H12O3
mdl
——
分子量
204.225
InChiKey
QDQAUBCIJZSBD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8
  • 重原子数:
    15.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7
  • 拓扑面积:
    43.3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methyl 3-oxo-3-(2-vinylphenyl)propanoate 在 palladium(II) trifluoroacetate 、 copper diacetate 作用下, 以 1,2-二氯乙烷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62%的产率得到甲基-1-羟基-2-萘甲酸盐
    参考文献:
    名称:
    Pd-Catalyzed Sequential C–C Bond Formation and Cleavage: Evidence for an Unexpected Generation of Arylpalladium(II) Species
    摘要:
    A Pd(II)-catalyzed reaction engaging alkenyl beta-keto esters is reported that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1-naphthols and an unexpected generation of arylpalladium-(II) species. Interception of the in situ generated arylpalladium(II) species in a Mizoroki-Heck reaction, together with additional mechanistic studies, provided strong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first aromatization-driven beta-carbon elimination process. A single Pd catalyst served to promote a series of both C-C bond forming and cleavage events in an unprecedented manner.
    DOI:
    10.1021/ja304616q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AuI 催化的 2-烯基苯基羰基化合物的分子内环化:探索 AuI 物种的亲氧路易斯酸度
    摘要:
    开发了一种 AuI 催化的 2-烯基苯基羰基化合物的分子内环化反应,以提供各种茚、茚醇和茚满酮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AuI 用于激活 β-酮酯、醛和酮的羰基,在 C-C 多重键的存在下优先表现出亲氧性。此外,β-酮酯可以作为亲电伙伴参与与碳亲核试剂如烯烃的反应。
    DOI:
    10.1002/ejoc.2011001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