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odium bis(2-mercapto-p-tolylimidazolyl)borate | 511534-9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odium bis(2-mercapto-p-tolylimidazolyl)borate
英文别名
sodium bis(2-mercapto-1-p-tolylimidazolyl)borate;sodium;bis[3-(4-methylphenyl)-2-sulfanylideneimidazol-1-yl]boranuide
sodium bis(2-mercapto-p-tolylimidazolyl)borate化学式
CAS
511534-90-0
化学式
C20H20BN4S2*Na
mdl
——
分子量
414.338
InChiKey
HBAIWJMNYUPER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odium bis(2-mercapto-p-tolylimidazolyl)borate 、 mercury dichloride 以 甲醇 为溶剂, 以53%的产率得到mercury(II) bis(2-mercapto-p-tolylimidazolyl)b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均十二族金属双(巯基咪唑基)硼酸盐配合物M(Bm(R))2(M = Zn,Cd,Hg)。
    摘要:
    双(2-巯基-1-甲基咪唑基)硼酸根[Bm(Me)](-)的钠盐和新的双(2-巯基-1-烷基咪唑基)硼酸根[Bm(R)](- )(R = Bz,Bu(t),p-Tol)很容易从NaBH(4)和合适的2-巯基-1-烷基咪唑获得。为了对比在富硫环境中第12组金属的结合偏好,四个完整系列的均化络合物M [Bm(R)](2)(M = Zn,Cd,Hg),包括第一个双(巯基咪唑基)已制备了镉和汞的硼酸盐衍生物。Cd [Bm(Me)](2)和M [Bm(tBu)](2)(M = Zn,Cd,Hg)的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存在扭曲的四面体[MS(4)]中心核辅以两个弱的邻位MH-B键,相互作用似乎是Bm(R)配体配位化学的共同特征。如果是锌,已经发现,仅在存在大的配体时,如在Zn [Bm(tBu)](2)中,才可以诱导配位数从4到6的意外扩展。该观察结果表明八面体中间体在某些锌酶转移或交换金属离子的过程中是可行的。
    DOI:
    10.1021/ic025780m
  • 作为产物:
    描述:
    1-(4-methylphenyl)imidazole-2-thione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93%的产率得到sodium bis(2-mercapto-p-tolylimidazolyl)bor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均十二族金属双(巯基咪唑基)硼酸盐配合物M(Bm(R))2(M = Zn,Cd,Hg)。
    摘要:
    双(2-巯基-1-甲基咪唑基)硼酸根[Bm(Me)](-)的钠盐和新的双(2-巯基-1-烷基咪唑基)硼酸根[Bm(R)](- )(R = Bz,Bu(t),p-Tol)很容易从NaBH(4)和合适的2-巯基-1-烷基咪唑获得。为了对比在富硫环境中第12组金属的结合偏好,四个完整系列的均化络合物M [Bm(R)](2)(M = Zn,Cd,Hg),包括第一个双(巯基咪唑基)已制备了镉和汞的硼酸盐衍生物。Cd [Bm(Me)](2)和M [Bm(tBu)](2)(M = Zn,Cd,Hg)的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存在扭曲的四面体[MS(4)]中心核辅以两个弱的邻位MH-B键,相互作用似乎是Bm(R)配体配位化学的共同特征。如果是锌,已经发现,仅在存在大的配体时,如在Zn [Bm(tBu)](2)中,才可以诱导配位数从4到6的意外扩展。该观察结果表明八面体中间体在某些锌酶转移或交换金属离子的过程中是可行的。
    DOI:
    10.1021/ic025780m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uthenium hydride and halide complexes with bis(2-mercapto-1-arylimidazolyl)borate ligands
    作者:Qing Ma、Ai-Quan Jia、Qun Chen、Hua-Tian Shi、Wa-Hung Leung、Qian-Feng Zhang
    DOI:10.1016/j.jorganchem.2012.06.017
    日期:2012.10
    Reactions of [RuHCl(CO)(PPh3)3] with NaBmR (BmR = bis(2-mercapto-1-arylimidazolyl)borates, R = 4-chloro-phenyl; 4-methyl-phenyl; 4-nitro-phenyl) in refluxing THF afforded hydrido ruthenium complexes [RuH(CO)(PPh3)(κ3-H,S,S′-BmR)] (1–3). Treatment of 1 in refluxing chloroform gave ruthenium chloride complex [RuCl(CO)(κ3-H,S,S′-BmR)(PPh3)] (4). Interactions of 1 with Br2 or I2 in THF at room temperature
    [RuHCl(CO)(PPh 3)3 ]与NaBm R(Bm R  =双(2-巯基-1-芳基咪唑基)硼酸酯,R = 4--苯基; 4-甲基-苯基; 4-硝基-苯基)在回流的THF,得到氢基的络合物[期RuH(CO)(PPH 3)(κ 3 -H,S,S'-BM [R)](1 - 3)。的治疗1在回流的氯仿,得到配合物将[RuCl(CO)(κ 3 - H,S,S' -BM - [R )(PPH 3)](4)。1与Br 2或I的相互作用2在THF中在室温下导致的隔离络合物[RuBr(CO)(κ 3 - H,S,S' -BM - [R )(PPH 3)](5)和络合物[RUI(CO)(κ 3 - H,S,S' -BM - [R )(PPH 3)](6)表示。配合物1 - 6通过微量分析进行表征,IR,和(1 H,11 B,13 C,31 P)NMR光谱。的分子结构1,2,5,和6已经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