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Rhodanchinolin | 2637-3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Rhodanchinolin
英文别名
Chinolinrhodanid;quinolin-2-yl thiocyanate
2-Rhodanchinolin化学式
CAS
2637-38-9
化学式
C10H6N2S
mdl
——
分子量
186.237
InChiKey
UPTDAWANIOZLNS-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4.5-75.5 °C
  • 沸点:
    364.8±15.0 °C(Predicted)
  • 密度:
    1.31±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6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Rhodanchinolin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反应 5.0h, 生成 bis(2-quinolinyl)di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Reaction of 2-Quinolyl Thiocyanate with C-Nucleophiles.
    摘要:
    研究发现,2-喹啉基硫氰酸盐(2)与 C-亲核物(即苯乙腈、对氯苯乙腈、对氰基苯乙腈、对甲氧基苯乙腈、氰乙酸乙酯和丙二腈)发生反应的方式有两种,这取决于试剂的性质。反应活性较高的苯乙腈碳离子会攻击反应活性较低的硫原子,因为与 2 的 2 位碳相比,硫原子受立体效应的影响较小、得到相应的硫化物(α-(2-喹基硫基)苯基-(8)、α-(2-喹基硫基)-4-氯苯基-(9)、α-(2-喹基硫基)-4-氰基苯基-(10)和 α-(2-喹基硫基)-4-甲氧基苯基乙腈(11))。反应活性较低的氰基乙酸乙酯和丙二腈碳离子攻击反应活性较高的 2 的 2 位碳,生成相应的同位取代产物(α-氰基-2-喹啉乙酸酯(4)和 2-喹啉丙二腈(7))。然而,在丙二酸二乙酯碳酰离子反应中,可能由于立体原因,没有得到 2-喹啉丙二酸二乙酯(12)。
    DOI:
    10.1248/cpb.40.1090
  • 作为产物:
    描述:
    2-甲基硫烷基喹啉碘化氰mesna 作用下, 以 六甲基磷酰三胺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33%的产率得到2-Rhodanchinolin
    参考文献:
    名称:
    Testaferri, L.; Tingoli, M.; Tiecco, M., Phosphorus and Sulfur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1983, vol. 15, p. 263 - 268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ectrophilic Cyanations. I. Synthesis of Thiocyanatoheteroarenes and Tosylheteroarenes from Mercaptoheteroarenes Using p-Toluenesulfonyl Cyanide
    作者:Akira Miyashita、Izuru Nagasaki、Akiko Kawano、Yumiko Suzuki、Ken-ichi Iwamoto、Takeo Higashino
    DOI:10.3987/com-97-7740
    日期:——
    Mercaptoheteroarenes (1) underwent electrophilic cyanation with p-toluenesulfonyl cyanide (TsCN) in THF in the presence of NaH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thiocyanatoheteroarenes (2) in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In DMF, tosylheteroarenes (4) were formed by substitution with p-toluenesulfinate ion through thiocyanatoheteroarenes (2).
  • Boedeker, Juergen; Koeckritz, Angela; Radeglia, Reiner, Zeitschrift fur Chemie, 1984, vol. 24, # 6, p. 212 - 213
    作者:Boedeker, Juergen、Koeckritz, Angela、Radeglia, Reiner
    DOI:——
    日期:——
  • TESTAFERRI, L.;TINGOLI, M.;TIECCO, M.;CHIANELLI, D.;MONTANUCCI, M., PHOSPH. AND SULFUR, 1983, 15, N 3, 263-268
    作者:TESTAFERRI, L.、TINGOLI, M.、TIECCO, M.、CHIANELLI, D.、MONTANUCCI, M.
    DOI:——
    日期:——
  • BOEDEKER, J.;KOECKRITZ, A.;RADEGLIA, R., Z. CHEM., 1984, 24, N 6, 212-213
    作者:BOEDEKER, J.、KOECKRITZ, A.、RADEGLIA, R.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