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605295-0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605295-08-6
化学式
C13H9NO2
mdl
——
分子量
211.22
InChiKey
MDVLAEZDJPJWT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6
  • 重原子数:
    16.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6.5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3-phenyl-1,2-benzisoxazole 2-oxide 在 tetrabut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2-羟基苯基)-苯基-甲酮肟3-phenyl-1,2-benzisox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掺硼金刚石上电化学还原3-苯基-1,2-苯并恶唑2-氧化物
    摘要:
    N氧化物化合物的生物还原是许多生物活性分子作用方式的基础。认为这些化合物通过生物体内的细胞内还原和随后的氧化还原循环过程形成反应性氧物种而起作用。考虑到这些结果,对苯并异恶唑2-氧化物环系的电化学还原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这类化合物将以与其他N相似的方式还原。氧化杂环。使用循环伏安法和方波伏安法以及可控电位电解和HPLC对反应混合物的定性研究,研究了在掺硼金刚石上电化学还原3-苯基-1,2-苯并恶唑2-氧化物的方法。研究发现,还原过程是从最初的准可逆单电子还原开始的,然后是内环或外环N-O键的快速断裂。随后的电子转移和质子化导致2-羟基芳基肟和苯并异恶唑的整体两电子还原并形成。这些结果类似于在其他杂环N-氧化物的电化学还原中观察到的结果,尽管苯并异恶唑N的还原氧化物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但是,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取代的苯并异恶唑N-氧化物的还原潜力,以及阐明和表征所涉及的中间物种的性质。版权所有©2014
    DOI:
    10.1002/poc.328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