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thyl (Z)-2-(3-((methoxycarbonyl)amino)prop-1-en-1-yl)-oxazole-4-carboxylate | 1118663-4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thyl (Z)-2-(3-((methoxycarbonyl)amino)prop-1-en-1-yl)-oxazole-4-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ethyl 2-{(1Z)-3-[(methoxycarbonyl)amino]prop-1-enyl}-1,3-oxazole-4-carboxylate;ethyl 2-[(Z)-3-(methoxycarbonylamino)prop-1-enyl]-1,3-oxazole-4-carboxylate
ethyl (Z)-2-(3-((methoxycarbonyl)amino)prop-1-en-1-yl)-oxazole-4-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118663-47-0
化学式
C11H14N2O5
mdl
——
分子量
254.243
InChiKey
YFIYSBSIUSBVNK-PLNGDYQ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1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90.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ethyl (Z)-2-(3-((methoxycarbonyl)amino)prop-1-en-1-yl)-oxazole-4-carboxylate 在 lithium hydroxide 、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94%的产率得到(Z)-2-(3-((methoxycarbonyl)amino)prop-1-en-1-yl)oxazole-4-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新pelolide和类似物的总合成和生物活性。
    摘要:
    通过Mitsunobu反应将新去内酯的内酯16a的核心结构与含恶唑的侧链23结合,从而提供了具有细胞毒性的天然产物新去内酯(2)。侧链23由恶唑酮24经相应的三氟甲磺酸酯制备。制备23种化合物的关键步骤是Sonogashira偶联,烯胺烷基化和Still-Gennari Horner-Emmons反应。通过在烯丙基化步骤中改变Leighton试剂,制备了内酯16a的11-表位化合物50。这产生了11-表-新邻苯二酚51。新邻苯二酚的5-末端化合物52可以从Prins环化的次要异构体获得。此外,制备了一系列在侧链上具有修饰的类似物。检查所有衍生物对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的毒性作用以及对牛心脏线粒体颗粒中NADH氧化的抑制作用。内酯部分的修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容忍的。另一方面,缩短恶唑与内酯之间的距离会导致活性显着下降。具有额外双键的类似物65与新去内酯本身具有相同或什至更高的活性。
    DOI:
    10.1002/chem.20080139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大环内酯 (+)-neopeltolide† 的对映选择性全合成
    摘要:
    抗增殖大环内酯(+)-neopeltolide的不对称全合成已完成。立体化学定义的三取代四氢吡喃环是通过催化杂狄尔斯-阿尔德反应构建的,以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方式产生两个新的手性中心。这种合成的其他关键特征包括布朗的不对称烯丙基化,以安装必要的 C-11 和 C-13 立体中心。恶唑侧链的合成包括炔基锡烷的氢锆化以建立Z立体化学,然后是钯催化的交叉偶联以在恶唑侧链中引入所需的Z烯烃。
    DOI:
    10.1039/c3ob41541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otal Synthesis of (+)-Neopeltolide by the Macrocyclization/Transannular Pyran Cyclization Strategy
    作者:Kazuki Nakazato、Mami Oda、Haruhiko Fuwa
    DOI:10.1021/acs.orglett.2c01429
    日期:2022.6.10
    An 11-step synthesis of (+)-neopeltolide was developed. The C1–C7 carboxylic acid and the C8–C16 alcohol were prepared, each in six steps, from (R)- and (S)-epichlorohydrin, respectively. After esterification, our tandem macrocyclization/transannular pyran cyclization strategy was applied to a stereocontrolled construction of the neopeltolide macrolactone. The side chain was synthesized in six steps
    开发了 (+)-neopeltolide 的 11 步合成。C1-C7 羧酸和 C8-C16 醇分别由 ( R )- 和 ( S )- 表氯醇分六步制备。酯化后,我们的串联大环化/跨环吡喃环化策略应用于立体控制的新环内酯大环内酯结构。侧链由 4-恶唑甲酸乙酯通过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分六步合成。Neopeltolide大环内酯与侧链的Mitsunobu反应完成了合成。
  • An 11-Step Synthesis of (+)-Neopeltolide by the Macrocyclization/Transannular Pyran Cyclization Strategy
    作者:Kazuki Nakazato、Mami Oda、Haruhiko Fuwa
    DOI:10.1246/bcsj.20220340
    日期:2023.3.15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Ahead of Print.
    日本化学会公报,印刷前。
  • 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macrolide (+)-neopeltolide
    作者:Arun K. Ghosh、Khriesto A. Shurrush、Zachary L. Dawson
    DOI:10.1039/c3ob41541d
    日期:——
    The asymmetric total synthesis of the anti-proliferative macrolide (+)-neopeltolide has been completed. The stereochemically defined trisubstituted tetrahydropyran ring was constructed via a catalytic hetero-Diels–Alder reaction creating two new chiral centers in a highly diastereoselective manner. The other key features of this synthesis included Brown's asymmetric allylation to install the requisite
    抗增殖大环内酯(+)-neopeltolide的不对称全合成已完成。立体化学定义的三取代四氢吡喃环是通过催化杂狄尔斯-阿尔德反应构建的,以高度非对映选择性的方式产生两个新的手性中心。这种合成的其他关键特征包括布朗的不对称烯丙基化,以安装必要的 C-11 和 C-13 立体中心。恶唑侧链的合成包括炔基锡烷的氢锆化以建立Z立体化学,然后是钯催化的交叉偶联以在恶唑侧链中引入所需的Z烯烃。
  • Total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Neopeltolide and Analogues
    作者:Viktor V. Vintonyak、Brigitte Kunze、Florenz Sasse、Martin E. Maier
    DOI:10.1002/chem.200801398
    日期:2008.12.8
    compound 50 was prepared. This led to 11-epi-neopeltolide 51. The 5-epimer of neopeltolide, compound 52, could be obtained from the minor isomer of the Prins cyclization. Furthermore, a range of analogues with modifications in the side chain were prepared. All derivatives were checked for toxicity effects on mammalian cell cultures and inhibitory effects on NADH oxidation in submitochondrial particles
    通过Mitsunobu反应将新去内酯的内酯16a的核心结构与含恶唑的侧链23结合,从而提供了具有细胞毒性的天然产物新去内酯(2)。侧链23由恶唑酮24经相应的三氟甲磺酸酯制备。制备23种化合物的关键步骤是Sonogashira偶联,烯胺烷基化和Still-Gennari Horner-Emmons反应。通过在烯丙基化步骤中改变Leighton试剂,制备了内酯16a的11-表位化合物50。这产生了11-表-新邻苯二酚51。新邻苯二酚的5-末端化合物52可以从Prins环化的次要异构体获得。此外,制备了一系列在侧链上具有修饰的类似物。检查所有衍生物对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物的毒性作用以及对牛心脏线粒体颗粒中NADH氧化的抑制作用。内酯部分的修饰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容忍的。另一方面,缩短恶唑与内酯之间的距离会导致活性显着下降。具有额外双键的类似物65与新去内酯本身具有相同或什至更高的活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伊莫拉明 (5aS,6R,9S,9aR)-5a,6,7,8,9,9a-六氢-6,11,11-三甲基-2-(2,3,4,5,6-五氟苯基)-6,9-甲基-4H-[1,2,4]三唑[3,4-c][1,4]苯并恶嗪四氟硼酸酯 (5-氨基-1,3,4-噻二唑-2-基)甲醇 齐墩果-2,12-二烯[2,3-d]异恶唑-28-酸 黄曲霉毒素H1 高效液相卡套柱 非昔硝唑 非布索坦杂质Z19 非布索坦杂质T 非布索坦杂质K 非布索坦杂质E 非布索坦杂质67 非布索坦杂质65 非布索坦杂质64 非布索坦杂质61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4 非布索坦代谢物67M-2 非布索坦代谢物 67M-1 非布索坦-D9 非布索坦 非唑拉明 雷西纳德杂质H 雷西纳德 阿西司特 阿莫奈韦 阿米苯唑 阿米特罗13C2,15N2 阿瑞匹坦杂质 阿格列扎 阿扎司特 阿尔吡登 阿塔鲁伦中间体 阿培利司N-1 阿哌沙班杂质26 阿哌沙班杂质15 阿可替尼 阿作莫兰 阿佐塞米 镁(2+)(Z)-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酯 锌1,2-二甲基咪唑二氯化物 铵2-(4-氯苯基)苯并恶唑-5-丙酸盐 铬酸钠[-氯-3-[(5-二氢-3-甲基-5-氧代-1-苯基-1H-吡唑-4-基)偶氮]-2-羟基苯磺酸基][4-[(3,5-二氯-2-羟基苯 铁(2+)乙二酸酯-3-甲氧基苯胺(1:1:2) 钠5-苯基-4,5-二氢吡唑-1-羧酸酯 钠3-[2-(2-壬基-4,5-二氢-1H-咪唑-1-基)乙氧基]丙酸酯 钠3-(2H-苯并三唑-2-基)-5-仲-丁基-4-羟基苯磺酸酯 钠(2R,4aR,6R,7R,7aS)-6-(2-溴-9-氧代-6-苯基-4,9-二氢-3H-咪唑并[1,2-a]嘌呤-3-基)-7-羟基四氢-4H-呋喃并[3,2-D][1,3,2]二氧杂环己膦烷e-2-硫醇2-氧化物 野麦枯 野燕枯 醋甲唑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