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t-chloro-propenal | 4643-13-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t-chloro-propenal
英文别名
3t-chloro-acrylaldehyde;3t-Chlor-acrylaldehyd;trans-β-Chloracrolein;trans-2-Chlor-acrolein;trans-3-Chloracrolein;3-Chloroacrolein;(E)-3-chloroprop-2-enal
3<i>t</i>-chloro-propenal化学式
CAS
4643-13-4
化学式
C3H3ClO
mdl
——
分子量
90.5092
InChiKey
ZSOPPQGHWJVKJB-OWOJBTED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6
  • 重原子数:
    5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t-chloro-propenal 生成 3t-chloro-acrylaldehyde-semicarbazone
    参考文献:
    名称:
    放电前运动心电图和压力超声心动图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长期临床驱动血运重建。
    摘要:
    背景技术放电前压力测试提供了对非复杂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自发性硬事件的次优预测。假设本研究旨在评估是否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需要晚期血运重建的软性心脏缺血事件。方法总共428例患者在未发生AMI的15天内接受了运动心电图(ECG)和压力超声心动图检查(SE,345多巴酚丁胺和83潘生丁),随访了425天(范围20-2220)。晚期(> 6个月)血运重建的软性缺血事件(努力型心绞痛> II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分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被视为终点。结果总共发生了58起事件(29次努力和29次不稳定型心绞痛,随后进行47次冠状动脉搭桥术和11次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运动心电图阳性的患者26例,SE阳性的患者34例。血运重建的单因素预测指标为运动ECG阳性(p = 0.0001),壁运动评分峰值(WMSI)(p = 0.0009),低工作量(p = 0.0018),其余WMSI(p = 0.02)和SE阳性(p
    DOI:
    10.1002/clc.4960260205
  • 作为产物:
    描述:
    1,1,3-trichloro-3-methoxy-propane 在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生成 3t-chloro-propenal
    参考文献:
    名称:
    放电前运动心电图和压力超声心动图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长期临床驱动血运重建。
    摘要:
    背景技术放电前压力测试提供了对非复杂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自发性硬事件的次优预测。假设本研究旨在评估是否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需要晚期血运重建的软性心脏缺血事件。方法总共428例患者在未发生AMI的15天内接受了运动心电图(ECG)和压力超声心动图检查(SE,345多巴酚丁胺和83潘生丁),随访了425天(范围20-2220)。晚期(> 6个月)血运重建的软性缺血事件(努力型心绞痛> II级[加拿大心血管病分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被视为终点。结果总共发生了58起事件(29次努力和29次不稳定型心绞痛,随后进行47次冠状动脉搭桥术和11次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运动心电图阳性的患者26例,SE阳性的患者34例。血运重建的单因素预测指标为运动ECG阳性(p = 0.0001),壁运动评分峰值(WMSI)(p = 0.0009),低工作量(p = 0.0018),其余WMSI(p = 0.02)和SE阳性(p
    DOI:
    10.1002/clc.49602602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xygenated dienes and the synthesis of methylenedioxybiphenyl derivatives
    作者:E.J.J. Grabowski、R.L. Autrey
    DOI:10.1016/s0040-4020(01)82970-7
    日期:1969.1
    function in a tetrahydrophthalic acid derivative was achieved, allowing esterification of the other and removal of the first in an oxidative decarboxylation. The oxidative decarboxylation was brought about by 2,3-dichloro-5,6-dicyanobenzoquinone, a novel reaction for quinones.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reactions allowed selective syntheses of 2- and 3-piperonylbenzoic acids (17 and 19) and their ethyl esters
    新二烯酸酯和三烯酸酯5,8,9和10中描述。由Wittig反应的两个标准变体制备它们导致效用的罕见逆转,因为磷烷方法证明比膦酸根阴离子方法好得多。新的二烯酸酯酯8和10以及相关的二烯醛衍生物3和4的反应性探索了几种亲双烯体。通过卤代内酯化反应,实现了对四氢邻苯二甲酸衍生物中一个羧基官能团的选择性保护,从而允许另一个酯化并在氧化脱羧中去除了第一个羧基。氧化脱羧是由2,3-二氯-5,6-二氰基苯并醌引起的,这是一种新颖的醌反应。这些反应的结合使得可以选择性合成2-和3-哌啶基苯甲酸(17和19)及其乙酯(18和20)以及母体3,4-亚甲基二氧基联苯(16),讨论了许多这类化合物的NMR光谱,因为它们阐明了桥连卤代内酯所期望的刚性构象。
  • Ivanov,A.I. et al.,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64, vol. 34, p. 352 - 353
    作者:Ivanov,A.I. et al.
    DOI:——
    日期:——
  • Gaudiano et al., Atti della Accademia Nazionale dei Lincei, Classe di Scienze Fisiche, Matematiche e Naturali, Rendiconti, 1956, vol. <8> 21, p. 253,256
    作者:Gaudiano et al.
    DOI:——
    日期:——
  • Iwanow et al., Zhurnal Organicheskoi Khimii, 1965, vol. 1, p. 1748,1751; engl. Ausg. S. 1780, 1782
    作者:Iwanow et al.
    DOI:——
    日期:——
  • Sollazzo; Vercellone, Chimica e l'Industria (Milan, Italy), 1956, vol. 38, p. 591
    作者:Sollazzo、Vercellone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