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了六种具有通式[Cu(酰基
硫脲)(PPh 3 ) 2 ]的配合物,并使用光谱技术(红外、紫外/可见光、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质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 Cu(I) 配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性数据的解释考虑了它们在
细胞培养基中的稳定性。 DFT 计算表明,NMR 特性(例如碳原子的屏蔽)会受到相对论效应的影响,这一点在理论计算中得到了 ZORA 哈密顿量的支持。此外,前沿分子轨道能量的计算预测酰基
硫脲配体的结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性描述符的显着变化。所有复合物对所评估的肿瘤
细胞系[
MDA-MB-231(三阴性乳腺癌,T
NBC)、MCF-7(乳腺癌)和A549(肺癌)]均具有细胞毒性。在
MDA-MB-231
细胞系中,复合物1显着改变了细胞的细胞骨架,降低了密度并促进了 F-肌动蛋白丝的凝结。此外,该化合物导致DNA片段化区域(sub-G0)的细胞百分比增加,并通过从IC 50浓度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