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di(bis(o-methoxyphenyl)phosphanyl)ethylene | 1146918-0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di(bis(o-methoxyphenyl)phosphanyl)ethylene
英文别名
1,2-(bis(o-methoxyphenyl)phosphanyl)ethylene;o-MeO-trans-dppen;[(E)-2-bis(2-methoxyphenyl)phosphanylethenyl]-bis(2-methoxyphenyl)phosphane
1,2-di(bis(o-methoxyphenyl)phosphanyl)ethylene化学式
CAS
1146918-02-6
化学式
C30H30O4P2
mdl
——
分子量
516.513
InChiKey
JMHSEFSBPNXUGE-QURGRASL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71.3±55.0 °C(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8
  • 重原子数:
    36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36.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di(bis(o-methoxyphenyl)phosphanyl)ethylenedichloro( 1,5-cyclooctadiene)platinum(ll)sodium cyanid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5.0h, 以76.4%的产率得到o-MeO-dppcb
    参考文献:
    名称:
    A novel linkage-isomeric pair of dinuclear Pd(ii) complexes bearing a bis-bidentate tetraphos ligand
    摘要:
    四膦全反式四-(二(2-甲氧基苯基)膦酰基)环丁烷) (o-MeO-dppcb)已被用来配位金属二氯化物(金属= NiII、PdII 和 PtII),立体选择性地产生双核配合物 [Ni2Cl4(μ- (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 (3a66) 和 [Pt2Cl4(μ-(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 (2a55),其特征在于两个分别是六个和两个五元金属环。相反,在相当的合成条件下,与 PdCl2 的反应导致形成键联异构体对 [Pd2Cl4(μ-(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 (1a55) 和 [Pd2Cl4 (μ-(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 (1a66) 在大约。 4:1 比例。所获得的化合物在溶液中通过多核NMR光谱进行表征,在固态中通过CP-MAS NMR光谱、XRPD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化合物 1a55 和 1a66 已作为水-乙酸混合物中 CO-乙烯-丙烯共聚合和三元聚合的催化剂前体进行了测试。它们的催化性能与 [PdCl2(o-MeO-dppe)] (1b) (o-MeO-dppe = 1,2-(bis(di(2-methoxy苯基)phosphanyl))乙烷) 和 [ PdCl2(o-MeO-dppp)] (1c) (o-MeO-dppp = 1,3-双(二(2-甲氧基苯基)膦酰基)丙烷)。 CO-乙烯共聚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1a55 的生产率是 1a66 的三倍,在相同的催化条件下,甚至优于 1b 和 1c,它们被列为 CO-乙烯共聚最活跃的催化剂之一反应。
    DOI:
    10.1039/b815392b
  • 作为产物:
    描述:
    反-1,2-二氯乙烯二(2-甲氧基苯基)-膦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13.9%的产率得到1,2-di(bis(o-methoxyphenyl)phosphanyl)ethy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A novel linkage-isomeric pair of dinuclear Pd(ii) complexes bearing a bis-bidentate tetraphos ligand
    摘要:
    四膦全反式四-(二(2-甲氧基苯基)膦酰基)环丁烷) (o-MeO-dppcb)已被用来配位金属二氯化物(金属= NiII、PdII 和 PtII),立体选择性地产生双核配合物 [Ni2Cl4(μ- (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 (3a66) 和 [Pt2Cl4(μ-(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 (2a55),其特征在于两个分别是六个和两个五元金属环。相反,在相当的合成条件下,与 PdCl2 的反应导致形成键联异构体对 [Pd2Cl4(μ-(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 (1a55) 和 [Pd2Cl4 (μ-(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 (1a66) 在大约。 4:1 比例。所获得的化合物在溶液中通过多核NMR光谱进行表征,在固态中通过CP-MAS NMR光谱、XRPD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化合物 1a55 和 1a66 已作为水-乙酸混合物中 CO-乙烯-丙烯共聚合和三元聚合的催化剂前体进行了测试。它们的催化性能与 [PdCl2(o-MeO-dppe)] (1b) (o-MeO-dppe = 1,2-(bis(di(2-methoxy苯基)phosphanyl))乙烷) 和 [ PdCl2(o-MeO-dppp)] (1c) (o-MeO-dppp = 1,3-双(二(2-甲氧基苯基)膦酰基)丙烷)。 CO-乙烯共聚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1a55 的生产率是 1a66 的三倍,在相同的催化条件下,甚至优于 1b 和 1c,它们被列为 CO-乙烯共聚最活跃的催化剂之一反应。
    DOI:
    10.1039/b815392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nusual ligand design: A platinum(II) mediated [2+2] photocycloaddition followed by a nickel(II) induced methoxyactivation
    作者:Markus Fessler、Georg Czermak、Sylvia Eller、Barbara Trettenbrein、Stephan Haringer、Werner Oberhauser、Peter Brüggeller
    DOI:10.1016/j.ica.2009.03.009
    日期:2010.6
    dimeric Ni(II) complex that contains the latter ligand, of the formula [Ni2Cl4(μ-(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 (2) reveals that the apical coordination sites of both square pyramidal Ni(II) coordination spheres are occupied by methoxy-oxygen atoms of the ligand. As a consequence, this dimeric Ni(II) complex 2 is prone to a thermally induced regio- and diastereoselective metal-assisted methoxy-group
    摘要组成新颖的二聚体[Pt2Cl4(μ-(κP1:κP2-o-MeO-trans-dppen)2](1)(o-MeO-trans-dppen = 1,2-(双(邻甲氧基苯基) )(膦酰基)乙烯)已经制备并通过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NMR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后者化合物进行[2 + 2]光环加成反应,得到四膦全反式1,2,3,4-四(二(邻甲氧基苯基)膦酰基)环丁烷(o-MeO-dppcb)。含后者配体的二聚Ni(II)配合物的X射线结构式为[Ni2Cl4(μ-(κP1:κP2:κP3:κP4-o-MeO-dppcb))](2)显示两个方形锥体Ni(II)配位球的顶配位位点都被配体的甲氧基氧原子占据。作为结果,该二聚Ni(II)配合物2易于热诱导的区域和非对映选择性属辅助的甲氧基基团裂解。逐步形成新的单和双盐配合物[Ni2Cl3(μ-(κO1,κP1:κP2:κP3:κP4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R)-3-(叔丁基)-4-(2,6-二异丙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2S,3R)-3-(叔丁基)-2-(二叔丁基膦基)-4-甲氧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R,2''R,3R,3''R)-3,3''-二叔丁基-4,4''-二甲氧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氟-3-异丙氧基苯基)三氟硼酸钾 (+)-6,6'-{[(1R,3R)-1,3-二甲基-1,3基]双(氧)}双[4,8-双(叔丁基)-2,10-二甲氧基-丙二醇 麦角甾烷-6-酮,2,3,22,23-四羟基-,(2a,3a,5a,22S,23S)- 鲁前列醇 顺式6-(对甲氧基苯基)-5-己烯酸 顺式-铂戊脒碘化物 顺式-四氢-2-苯氧基-N,N,N-三甲基-2H-吡喃-3-铵碘化物 顺式-4-甲氧基苯基1-丙烯基醚 顺式-2,4,5-三甲氧基-1-丙烯基苯 顺式-1,3-二甲基-4-苯基-2-氮杂环丁酮 非那西丁杂质7 非那西丁杂质3 非那西丁杂质22 非那西丁杂质18 非那卡因 非布司他杂质37 非布司他杂质30 非布丙醇 雷诺嗪 阿达洛尔 阿达洛尔 阿莫噁酮 阿莫兰特 阿维西利 阿索卡诺 阿米维林 阿立酮 阿曲汀中间体3 阿普洛尔 阿普斯特杂质67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普斯特中间体 阿托西汀EP杂质A 阿托莫西汀杂质24 阿托莫西汀杂质10 阿托莫西汀EP杂质C 阿尼扎芬 阿利克仑中间体3 间苯胺氢氟乙酰氯 间苯二酚二缩水甘油醚 间苯二酚二异丙醇醚 间苯二酚二(2-羟乙基)醚 间苄氧基苯乙醇 间甲苯氧基乙酸肼 间甲苯氧基乙腈 间甲苯异氰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