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yclohexane, 1,1'-(1-methylene-1,3-propanediyl)bis- | 142338-53-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yclohexane, 1,1'-(1-methylene-1,3-propanediyl)bis-
英文别名
3-cyclohexylbut-3-enylcyclohexane
Cyclohexane, 1,1'-(1-methylene-1,3-propanediyl)bis-化学式
CAS
142338-53-2
化学式
C16H28
mdl
——
分子量
220.398
InChiKey
JLISFCVNCCKAB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04.6±9.0 °C(Predicted)
  • 密度:
    0.87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4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8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yclohexane, 1,1'-(1-methylene-1,3-propanediyl)bis-偶氮二异丁腈次磷酸 作用下, 以 异丙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82%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支链烷基次膦酸和二取代次膦酸和膦酸:基于α-烯烃二聚体的有效合成及其在镧系元素的萃取和分离中的应用†
    摘要:
    一些单烷基次膦酸的RCH 2 CH 2 CH(R)CH 2 P(O)(H)OH 8-12得到通过的相互作用α烯烃偏二聚体RCH 2 CH 2 C(R)CH 2 3- 7(R = ñ丁基,3,8 ;异丁基,4,9 ; ñ辛基,5,10 ;异丙基,6,11 ;环己基,7,12)用H 3 PO 2在90°C的异丙醇介质中。的Hydrophosphinylation 3由8或PhPO 2 ħ 2在140℃下导致二取代氨基酸13和14。烷基甲基次膦酸15-19和官能化烷基次膦酸20-22是通过单烷基次膦酸8-12的甲硅烷基醚与MeI,(2-氯甲基)吡啶,丙烯酸或丙烯酰胺相互作用而合成的。的非催化铝氢化3与随后的PCl相互作用3和氧化与SO 2氯2导致产生膦酸酐,其进一步用于获得烷基膦酸23和24。已经发现,在非选择性的Ln 3+萃取性(Ln = La,Pr,Nd,Dy和Lu)中,次膦酸8-12优于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剂P
    DOI:
    10.1039/c7ra03770h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烯基环己烷 在 ZrCl2[(η(5):η(5)-C5H4)2(μ-Me2SiOSiMe2)] 、 三异丁基铝氯化二乙基铝 作用下, 以 正己烷甲苯 为溶剂, 反应 0.33h, 以84%的产率得到Cyclohexane, 1,1'-(1-methylene-1,3-propanediyl)bis-
    参考文献:
    名称:
    支链烷基次膦酸和二取代次膦酸和膦酸:基于α-烯烃二聚体的有效合成及其在镧系元素的萃取和分离中的应用†
    摘要:
    一些单烷基次膦酸的RCH 2 CH 2 CH(R)CH 2 P(O)(H)OH 8-12得到通过的相互作用α烯烃偏二聚体RCH 2 CH 2 C(R)CH 2 3- 7(R = ñ丁基,3,8 ;异丁基,4,9 ; ñ辛基,5,10 ;异丙基,6,11 ;环己基,7,12)用H 3 PO 2在90°C的异丙醇介质中。的Hydrophosphinylation 3由8或PhPO 2 ħ 2在140℃下导致二取代氨基酸13和14。烷基甲基次膦酸15-19和官能化烷基次膦酸20-22是通过单烷基次膦酸8-12的甲硅烷基醚与MeI,(2-氯甲基)吡啶,丙烯酸或丙烯酰胺相互作用而合成的。的非催化铝氢化3与随后的PCl相互作用3和氧化与SO 2氯2导致产生膦酸酐,其进一步用于获得烷基膦酸23和24。已经发现,在非选择性的Ln 3+萃取性(Ln = La,Pr,Nd,Dy和Lu)中,次膦酸8-12优于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剂P
    DOI:
    10.1039/c7ra03770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ranched alkylphosphinic and disubstituted phosphinic and phosphonic acids: effective synthesis based on α-olefin dimers and applications in lanthanide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作者:I. E. Nifant'ev、M. E. Minyaev、A. N. Tavtorkin、A. A. Vinogradov、P. V. Ivchenko
    DOI:10.1039/c7ra03770h
    日期:——
    been found that phosphinic acids 8–12 surpass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extractant P204) in non-selective Ln3+ extractability (Ln = La, Pr, Nd, Dy and Lu). Significantly higher selectivity for heavy lanthanide extraction (Ln = Dy, Lu), compared to that of P204, is achieved by using a minimal excess of disubstituted phosphinic acids 13–24. Acid 13, which contains two branched substituents, demonstrated
    一些单烷基次膦酸的RCH 2 CH 2 CH(R)CH 2 P(O)(H)OH 8-12得到通过的相互作用α烯烃偏二聚体RCH 2 CH 2 C(R)CH 2 3- 7(R = ñ丁基,3,8 ;异丁基,4,9 ; ñ辛基,5,10 ;异丙基,6,11 ;环己基,7,12)用H 3 PO 2在90°C的异丙醇介质中。的Hydrophosphinylation 3由8或PhPO 2 ħ 2在140℃下导致二取代氨基酸13和14。烷基甲基次膦酸15-19和官能化烷基次膦酸20-22是通过单烷基次膦酸8-12的甲硅烷基醚与MeI,(2-氯甲基)吡啶,丙烯酸或丙烯酰胺相互作用而合成的。的非催化铝氢化3与随后的PCl相互作用3和氧化与SO 2氯2导致产生膦酸酐,其进一步用于获得烷基膦酸23和24。已经发现,在非选择性的Ln 3+萃取性(Ln = La,Pr,Nd,Dy和Lu)中,次膦酸8-12优于二(2-乙基己基)磷酸(萃取剂P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