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丁基-1H-吡咯-2-甲醛 | 121643-38-7

中文名称
5-丁基-1H-吡咯-2-甲醛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butyl-2-pyrrole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5-n-butylpyrrole-2-carboxaldehyde;2-butyl-5-formylpyrrole;5-butyl-1H-pyrrole-2-carbaldehyde
5-丁基-1H-吡咯-2-甲醛化学式
CAS
121643-38-7
化学式
C9H13NO
mdl
MFCD18810181
分子量
151.208
InChiKey
IDKUCMMWOOJXR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4
  • 拓扑面积:
    32.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SDS

SDS:6476c74e262dcf1696940eaf6af963b3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5-丁基-1H-吡咯-2-甲醛palladium dihydroxide 盐酸氢气 、 magnesium sulf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甲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72.0h, 生成 (3S,6R,8aS)-3-butyl-1,2,3,5,6,7,8,8a-octahydroindolizin-6-ol
    参考文献:
    名称:
    N-(2-链烯基)-2-吡咯甲醛的分子内环内加成的硝酮的区域化学方面。吡咯嗪和吲哚并嗪衍生物的竞争产品
    摘要:
    系统地研究了衍生自一系列N-(2-烯基)-2-吡咯甲醛(2)的不饱和亚硝基的分子内环加成反应。就稠密和桥环区域异构体的竞争性形成而言,已观察到明显的取代作用。两种环加合物的进一步详细说明分别给出了吡咯嗪和吲哚并嗪衍生物。
    DOI:
    10.1016/s0040-4020(01)00785-2
  • 作为产物:
    描述:
    2-Butyryl-pyrrol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异丙醇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9.33h, 生成 5-丁基-1H-吡咯-2-甲醛
    参考文献:
    名称:
    熵混合允许在纯净的BODIPY薄膜中进行单体吸收。
    摘要:
    分子间相互作用在材料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决定着薄膜的形态。有机染料薄膜的光物理性质对局部环境高度敏感,因此已投入大量精力来设计有机薄膜的形态。增溶的侧链可以成功地在空间上分离发色团,减少有害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但是,该策略也显着降低了可达到的染料浓度。在这里,合成了五种在α位含有小烷基链的BODIPY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光物理表征。通过混合两种或多种衍生物,熵的增加会减少聚集,因此会产生具有极高染料浓度的薄膜,并且 同时几乎像溶液一样具有吸收特性。这样的薄膜被放置在光学腔内,并且通过达到的染料浓度和薄膜的清晰吸收特性,证明了所实现的系统达到了强激子-光子耦合机制。
    DOI:
    10.1002/chem.20200246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utrophil‐Selective Fluorescent Probe Development through Metabolism‐Oriented Live‐Cell Distinction
    作者:Min Gao、Sun Hyeok Lee、Sang Hyuk Park、Larissa Miasiro Ciaramicoli、Haw‐Young Kwon、Heewon Cho、Joseph Jeong、Young‐Tae Chang
    DOI:10.1002/anie.202108536
    日期:2021.10.25
    reported. Herein, we report the first fluorescent probe NeutropG for the specific distinction and imaging of active neutrophils. The selective staining mechanism of NeutropG is elucidated as metabolism-oriented live-cell distinction (MOLD) through lipid droplet biogenesis with the help of ACSL and DGAT. Finally, NeutropG is applied to accurately quantify neutrophil levels in fresh blood samples by showing
    人类中性粒细胞是最丰富的白细胞,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活中性粒细胞的选择性成像将促进感染或炎症事件中中性粒细胞的原位研究以及临床诊断。然而,用于区分人血液中不同粒细胞中活中性粒细胞的小分子探针尚未见报道。在此,我们报告了第一个荧光探针NeutropG,用于活性中性粒细胞的特定区分和成像。NeutropG的选择性染色机制在 ACSL 和 DGAT 的帮助下通过脂滴生物发生阐明为代谢导向的活细胞区分 (MOLD)。最后,NeutropG 通过显示与当前临床方法的高度相关性,将其应用于准确量化新鲜血液样本中的中性粒细胞平。
  • Lithiated Azafulvenes by Halogen/Metal Interchange of Brominated 6-(Diisopropylamino)-1-azafulvene Derivatives. Novel synthesis of 5-mono- and 4,5-disubstituted 1H-pyrrole-2-carbaldehydes
    作者:Brian L. Bray、Petr Hess、Joseph M. Muchowski、Markus E. Scheller
    DOI:10.1002/hlca.19880710823
    日期:1988.12.14
    The first known lithiated 1-azafulvene derivatives were generated by low-temperature halogen/metal interchange, with t-BuLi, from the corresponding brominated 6-diisopropylamino compounds 3b and 12. These Li species reacted with sundry eletrophilic reagents to give products which, on basic hydrolysis, were converted into 5-mono- or 4,5-disubstituted pyrrole-2-carbaldehydes 10 and 16, respectively.
    通过低温卤素/属与t -BuLi的交换,从相应的化6-二异丙基氨基化合物3b和12生成了第一个已知的化1-氮杂富烯衍生物。这些Li物种与各种电子亲和试剂反应,生成的产品经碱性解后分别转化为5-单-或4,5-二取代的吡咯-2-甲醛10和16。
  • Berthiaume, Sylvie L.; Bray, Brian L.; Hess, Petr,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95, vol. 73, # 5, p. 675 - 684
    作者:Berthiaume, Sylvie L.、Bray, Brian L.、Hess, Petr、Liu, Yanzhou、Maddox, Michael L.、et al.
    DOI:——
    日期:——
  • BRAY, BRIAN L.;HESS, PETR;MUCHOWSKI, JOSEPH M.;SCHELLER, MARKUS E., HELV. CHIM. ACTA, 71,(1988) N 8, C. 2053-2057
    作者:BRAY, BRIAN L.、HESS, PETR、MUCHOWSKI, JOSEPH M.、SCHELLER, MARKUS E.
    DOI:——
    日期:——
  • US5338854A
    申请人:——
    公开号:US5338854A
    公开(公告)日:1994-08-16
查看更多